許多屋主賣房時,才發現本人戶籍因工作或學區因素未設在該處,以為將錯失土地增值稅「一生一次」的 10 % 優惠稅率,平白多繳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稅款。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近來便接到民眾詢問,表示土地與房屋雖為本人持有,但戶籍未能遷入,是否還能適用自用優惠。財稅局表示,要滿足自用住宅的認定,關鍵不一定在「土地所有權人本人」的戶籍。
11月為地價稅開徵月。專家指出稅差關鍵在稅率:一般用地10‰起、累進至55‰;自用住宅用地一律2‰且不累進,稅額可差逾4倍。想降稅,須符合自住條件:戶籍設於該地、無出租營業、房屋與土地為本人或配偶直系親屬所有,且都市≤300㎡、非都市≤700㎡,全家以一處為限。8/31為納稅義務基準日,11/1–11/30繳稅,逾期每3日加徵1%滯納金,最高10%,逾30日移送強制執行。
內政部近期提出《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修法草案,主要聚焦「租期保障最短 3 年」、「限制租金漲幅」、「禁止房東阻擋遷戶籍及申請租金補貼」等三大核心方向,支持者認為能保障百萬租屋族居住權益,反對者則擔憂將導致市場供給萎縮,形成兩極化論戰。
隋棠因社區修繕爭議以「管理費抵修繕」引關注;法院因管委會催繳未送達其戶籍地址而駁回支付命令聲請。法律專家提醒:管理費屬《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下應按時繳納;若管委會未盡維護修繕義務造成損害,住戶可另行提告求償,兩者為不同民事程序,勿相互抵銷。
據內政部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台設有戶籍住宅的平均人口數降至2.95人,創下自2009年有紀錄以來歷史新低,也是首次跌破3人大關,並以以新北市、高雄市平均人口數達2.73、2.79人最低。小宅也因而成趨勢,統計上半年坪數最小的新推案,就有4案坪數不到10坪,分別在台北市及桃園市,當中最小坪數的位在桃園大園,權狀6.7坪、室內實際面積僅4.8坪,總價240萬元,實屬罕見。
2025 年房屋稅差別稅率 2.0 新制上路震撼全台,多數屋主卻尚未清楚關鍵變化,一紙戶籍決定你的荷包厚薄,設籍與否稅額差異恐高達 20,000 元。據苗栗縣政府最新統計,未設籍的自住房屋將被取消優惠稅率,恐讓民眾白白多繳高達 4 萬元稅金,專家直言,新制就是對空屋宣戰,自住族緊急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