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房市正面臨「量縮價撐」的矛盾局面,隨交屋潮來臨,也迎來壓力測試,根據「大臺中房市交易動態資訊平台」114年Q2季報,台中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 9,718棟,季減7.8%、年衰退29.2%,已連三季下滑,顯示買氣持續降溫,不過,Q2成交金額卻達 2,379億元,季增38.8%、年增14.2%,創下統計以來第三高點,代表市場仍由高總價產品撐住,並非剛性需求回升。
全國工業總會 2025 年白皮書,提出一次關鍵的戰略轉向,反映出台灣產業界對現行經濟模式的重大憂慮。政策建言書中,「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首次被置於四大優先議題之首,其重要性已超越傳統的出口、勞工與能源問題,揭示了工總的核心判斷;在傳統外銷成長引擎面臨失速風險的當下,應改弦易轍,轉向由大規模房地產再開發計畫,來驅動國內需求,作為支撐台灣經濟的新動能。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日前緊急召集八大公股行庫「喝咖啡」,要求銀行支持首購與自住族的房貸需求,此舉被市場解讀為政府出手化解房貸授信緊縮的危機。然而,市場的「盲點」在於,這場看似雷厲風行的會議,更像是一場為高層拆解民怨引信的政治大戲。真正的問題核心是:金管會從來就不是八大行庫的「真主子」,在缺乏直屬上級——財政部的明確指令下,這場會議的實質效力,恐怕僅止於安撫市場的預期心理。
由金管會推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於7月底正式揭牌,目前已有26家銀行、壽險公司與投信投顧進駐,包括台新銀行,以及四大跨國會計事務所中的勤業眾信(Deloitte)、資誠(PwC)。隨著金融業者陸續設點,高雄市府同步啟動「前金區後金段」公辦都更招商,市場普遍認為,將吸引高階金融人才進駐並推升區域住宅需求。
即將迎來開學季,有租屋需求的大學生和家長們找房如火如荼,不過觀察台北各大學周邊,獨立套房租金約從1.3萬元起跳,依地段和便利性而有所不同,最貴的高達2.3萬元,學生想住獨立套房租金壓力不小。
海外房地產投資不再只是高資產族群的專利,隨著國內房市價格居高不下、限貸令壓縮資金流動性,加上國際旅居需求提升,愈來愈多台灣人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市場。其中,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下稱 KL)成為台灣買家關注的「新藍海」,臺馬國際地產負責人張書瑋分析,KL房地產市場進場門檻相對低廉、語言文化相近及穩定的租金收益,在地緣政治緊繃的氛圍下,不少台灣人都選擇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