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白皮書的戰略轉向 外銷引擎失速改由房地產內需驅動

工總白皮書的戰略轉向 外銷引擎失速改由房地產內需驅動

工總白皮書的戰略轉向 外銷引擎失速改由房地產內需驅動

工總白皮書的戰略轉向   外銷引擎失速改由房地產內需驅動

全國工業總會發表年度白皮書,理事長潘俊榮明確主張應加速危老都更,並輔以金融支持與容積獎勵,產業界對台灣經濟動能從外銷轉向內需的戰略思考。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鄭志宏/台北報導


全國工業總會 2025 年白皮書,提出一次關鍵的戰略轉向,反映出台灣產業界對現行經濟模式的重大憂慮。政策建言書中,「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首次被置於四大優先議題之首,其重要性已超越傳統的出口、勞工與能源問題,揭示了工總的核心判斷;在傳統外銷成長引擎面臨失速風險的當下,應改弦易轍,轉向由大規模房地產再開發計畫,來驅動國內需求,作為支撐台灣經濟的新動能。


為實現目標,工總理事長潘俊榮提出一套具體的政策框架,要求政府在三大領域同時採取行動,首先,在法規層面,必須提供高額且具時效性的容積獎勵,以創造足以吸引開發商投入的利潤誘因;其次,在金融層面,他引用行政院長卓榮泰的說法,要求金融體系「資金水龍頭全開」,以最低利率的融資,全面配合都更計畫的資金需求,降低開發的資本成本;最後,在行政效率上,則提出「二年完成立案、五年完成改建」的明確時程,以解決都更項目曠日廢時的行政瓶頸。


工總提供了兩大論述基礎,其一,是居住安全的必要性。潘俊榮引用官方數據,強調全台仍有千萬人居住於耐震不足的老舊建物中,四百萬戶住宅屋齡超過三十年,加速改建有其民生公益上的迫切性;其二,是內需產業的連鎖效應,強調大規模都更將直接刺激營建、製造與服務等上下游供應鏈,形成一個不依賴國際景氣的內需循環,同時,潘俊榮也提及曾與總統賴清德會面,並獲其支持,為政策方向尋求最高層級的政治背書。


然而,白皮書在整體經濟的描繪下,背後的真實動機便更加清晰,白皮書同時也詳述了台灣產業在出口、缺工、電價穩定等方面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工總提出的都更方案,不僅是單純的內需刺激計畫,更是在外銷導向模式遭遇結構性困境時,所提出的替代性經濟發展路徑,其核心邏輯,試圖以一個龐大的國內建設週期,來對沖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風險。


工總今年的白皮書,為台灣提出了一份新的經濟發展藍圖,其核心是將未來數年的經濟成長動能,從變數叢生的對外貿易,轉移至相對可控的對內建設,將台灣未來的經濟成長,與國內房地產及營建部門的景氣循環高度綑綁,長期風險與可持續性,將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課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