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搶進台北精華區辦公室市場,根據最新實價登錄資料揭露,內湖區今年商廠辦交易量大爆發,前 8 月億級商廠辦成交 37 筆,較去年同期暴增 11 筆,年增幅度超過 40%,其中「威尼斯國際商務大樓」7 月以 3.6 億元天價成交,每坪單價高達 58 萬元,買家正是資訊科技業者;另一宗指標案例「興富發 T1」也在 6 月以 1.07 億元售出,每坪 57.1 萬元,同樣由科技業者購入,凸顯科技產業對內湖商廠辦市場的強勁需求。
由 AI 引爆的「辦公室革命」正在台北市上演,企業為了在這波全球人才爭奪戰中勝出,對於辦公空間的要求已不再是「有就好」,而是必須「頂規再頂規」。根據最新統計,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總交易額雖已突破千億,其中辦公室市場佔比約三成,交易看似平穩,檯面下卻是暗潮洶湧,企業主們砸下重金,瘋搶屋齡五年內、具備綠建築認證與智慧化管理的新式大樓,辦公室的價值已從單純的地點,轉變為吸引頂尖人才與彰顯 ESG 實力的重要軍備。
台北市中心商辦一位難求,現在公館商圈將出現破萬坪的全新複合式大樓,消息一出立刻引起關注。由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北水處)主導的「公館多目標綜合大樓」預計年底完工,其辦公室面積高達 7,455 坪,受託辦理招商的世邦魏理仕(CBRE)日前舉辦說明會,現場吸引數十家零售、百貨及辦公領域的指標性企業到場,顯見這塊市中心稀有寶地的強大吸引力,一場潛在的企業卡位戰已悄然開打。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修法草案擬限制續約租金漲幅,保障租客權益,不料政策風聲方出,市場卻先傳出房東預謀大漲 30% 租金的震撼消息,引發租屋族群恐慌。對此,內政部緊急澄清,強調該案例為商用辦公室租賃,與住宅市場特性有別,呼籲外界不應將個案與修法直接掛鉤,試圖為尚未成形的政策止血。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CCIM今日表示,自央行宣布第七波信用管制後,投資信心指數趨勢已連續四季下滑,「央行信用管制、產業壓力山大!」,土建融限縮及貸款限制,減低了開發商購地的追價力道,更逐漸以都更、捷運聯開及合建分回為目標,以減少財務風險。不過,高雄反倒因台積電逐年設廠,使得諸多關聯產業持續加溫,在辦公室、土地開發市場都在「偏向樂觀」的信心水準。
川普關稅政策全球屏息以待,昨日公布對日、韓等14國課徵的關稅稅率,將於8月1日起適用,隨後又透露都還有轉圜空間,關稅大戰下,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侯文信表示,企業在對等關稅政策與新台幣升值雙重壓力影響下,企業延續審慎態度,不論在辦公室租賃或資產配置上皆採取保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