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速都更,近日政府研擬,將於明年祭出獎勵力推「自主都更」新政策,主張土地所有權人不必與建商分容積即可自辦重建,期望透過制度鬆綁提高更新效率、擴大內需。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此舉可讓民眾保留更多權益並降低建商壟斷。
現行《危老條例》將在 2027 年 5 月底屆期,內政部正著手研擬修正草案,並召開多場產官學會議。根據最新消息,新版危老條例規劃「2 限制、1 新增」重大變革,預計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京華城案土地扣押爭議拖了快一年,台北地院更三審今(9)天開庭時,法官直接開轟!原本鼎越開發承諾 3 個月內完成變更設計、自願放棄 20% 容積獎勵,結果拖到現在還在「公文旅行」,被台北市政府要求補件多達 40 項。審理法官當場不買單,痛批「本件拖太久,懸而未決很不妥,不能再等」,要求鼎越 2 週內提出所有申請文件,並直接向北市府函調資料,限定 1 個月內必須裁定。
全國工業總會 2025 年白皮書,提出一次關鍵的戰略轉向,反映出台灣產業界對現行經濟模式的重大憂慮。政策建言書中,「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首次被置於四大優先議題之首,其重要性已超越傳統的出口、勞工與能源問題,揭示了工總的核心判斷;在傳統外銷成長引擎面臨失速風險的當下,應改弦易轍,轉向由大規模房地產再開發計畫,來驅動國內需求,作為支撐台灣經濟的新動能。
危老條例的時程獎勵在今年5月歸零,而後續推規模獎勵,也催生出一波趕末班上車潮,統計顯示,自修法以來全台累計危老核准案件已來到4379件,其中北市正式突破千件,宜蘭和花蓮竟也擠進危老熱區中。
針對民眾黨團與醫師蘇偉碩於 18 日召開記者會,猛烈抨擊監察院對京華城容積獎勵案的糾正文,猶如「司法打手」。提案監委林盛豐、蘇麗瓊與內政部國土署罕見地在同日傍晚接力發出新聞稿,口徑一致地強力回擊,直指核心問題在於台北市政府「自創名目」核給容積獎勵,已逾越法律分際,明確牴觸北市自身的法規,整起事件的法律爭議再度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