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最敏銳的資金回來了!過去幾年因法規與利率因素,在商用不動產市場相對保守的壽險業,今年竟悄悄重返舞台,截至 9 月止,已砸下超過 71 億元資金掃貨,且投資目標 100% 鎖定台北市!這批被視為「聰明錢」的保險資金,選擇在此刻進場,背後究竟是看好市場未來,還是單純尋找資金避風港?其精準的佈局策略,已成為判斷市場風向的重要指標。
據住保會統計,從102年到114年8月,接獲申訴案件中,裝修被騙金額最低3萬元最高至4百多萬元,累計的金額更是可觀,消費者往往資訊不對稱及欠缺法規知識下,被網路行銷話術或以低價為誘因,等業者拿到款項後,翻臉卻比翻書還快,消費者認為這就是詐欺,但檢察官曝,裝修糾紛實際被起訴的比例其實非常低!
所謂「現況交屋」不等於賣方免責。依民法第354條,賣方仍負瑕疵擔保責任,若明知結構缺陷、管線漏水、地基問題等而未告知,即使約定現況交屋也需負責。買方應在簽約前徹底檢查、必要時委託第三方驗屋,以降低交屋後糾紛風險並保障權益。
針對民眾黨團與醫師蘇偉碩於 18 日召開記者會,猛烈抨擊監察院對京華城容積獎勵案的糾正文,猶如「司法打手」。提案監委林盛豐、蘇麗瓊與內政部國土署罕見地在同日傍晚接力發出新聞稿,口徑一致地強力回擊,直指核心問題在於台北市政府「自創名目」核給容積獎勵,已逾越法律分際,明確牴觸北市自身的法規,整起事件的法律爭議再度升溫。
一名住戶因不堪社區地下一樓籃球場傳出的球類撞擊聲,提告要求青少年與家長連帶賠償80萬元,並請求管委會廢止籃球場設置。 他主張籃球場設於原屬防空避難室兼停車場範圍,且持續噪音已嚴重影響生活安寧。但法院認定:籃球活動屬於正常合理之社區使用行為,且開放時間為早上9點至晚上9點之間,尚無不法侵害人格法益之情況,因此駁回請求,判他敗訴。 法官也指出,籃球場為社區區權會決議設置,並非管委會能擅自廢止,住戶請求廢止無據。
裝修糾紛頻傳,「裝修蟑螂」問題日益嚴重,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討論建築法與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內政部長劉世芳、國土署長吳欣修均出席,立委質詢聚焦在如何防堵不肖業者利用法規漏洞詐騙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