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金額多達百萬元!裝修糾紛難構成「詐欺」 檢察官:起訴不如大家想得容易

申訴金額多達百萬元!裝修糾紛難構成「詐欺」 檢察官:起訴不如大家想得容易

申訴金額多達百萬元!裝修糾紛難構成「詐欺」 檢察官:起訴不如大家想得容易

S__73588745.jpg

住保會今日舉辦研討會,邀集法官、檢察官開講,預防裝修蟑螂提高識詐力。(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採訪報導


據住保會統計,從102年到114年8月,接獲申訴案件中,裝修被騙金額最低3萬元最高至4百多萬元,累計的金額更是可觀,消費者往往資訊不對稱及欠缺法規知識下,被網路行銷話術或以低價為誘因,等業者拿到款項後,翻臉卻比翻書還快,消費者認為這就是詐欺,但檢察官曝,裝修糾紛實際被起訴的比例其實非常低!

 

裝修房屋是人生大事,但裝修也可能是當代另類詐騙術,如日前立法委員黃捷、張宏陸,就偕同多位受害屋主召開記者會,點名「品榆空間設計企業社」涉嫌詐騙,全台已有超過20戶受害,總金額粗估突破600萬元。受害者從北北基桃到嘉義都有,約有25人左右,目前正透過住保會協助組成自救會,並在日前提起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另外,新竹苗栗一帶也有10位裝修受害者組成自救會,準備聯合提告詐欺。

 

業者收了錢卻爛尾,但已經有進場施工的事實,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曾開源坦言,「如此就很難構成詐欺!」他說,詐欺罪成立其實不像字面上解讀的這麼簡單,要傳達一個與事實不符的才叫做詐術,還要有人相信,裝修糾紛為什麼很難構成詐欺?實務上是「締約人在締約當下,他沒有履行締約能力以及意願,這樣才會構成詐欺罪。」所以實務上,不是被騙就會成立。

 

曾開源提到,很多走進地檢署的裝修糾紛,更是只憑一張估價單,還是統括性的估價單,上面缺乏締約的細項,他提醒,最重要的莫過於慎選承攬人,再來就是要「明文約定」,約定工法、材料、工期,情事變更的風險負擔,還有「保留證據」像是Line對話、現場照片,以及「履約保證」,保障雙方權益。

 

高等法院法官程欣儀也強調,「施工前後蒐證很重要!」,千萬不要偷懶,每個階段都要拍照,Line的對話紀錄證據都要留好,才能確保權益。還有承攬合約除了細項要約定好外,裝修期要雙方一開始就要約定好並寫在合約內,否則最後上法院也很難證明,常見的裝修時間拖延、延宕、爛尾等。


螢幕擷取畫面 2025-09-10 185114.png

裝修糾紛近年相關受理案件相當多,累計的金額更是可觀。


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裝修蟑螂」的案件,層出不窮,動輒幾萬元到數千萬元甚至更多的住宅費用都是民眾的血汗錢,因此今日舉辦「識詐·防詐 企業公平誠信、揭露住宅裝修詐財研討會」,從法的概念來提高民眾裝修識詐力。

 

國土署長吳欣修致詞時表示,內政部是主導建築、住宅的政府單位,針對這些相關法規,買賣房屋、裝修、租賃部分充斥的法條不對等的現況,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修法的過程中,或許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仍要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就像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說的,要想辦法做到良幣驅除劣幣的效果,保護消費者支持正派業者。

 

立委黃捷則提到,「裝修蟑螂」近年太猖狂,跟詐騙一樣可惡!連身邊親友都曾碰到。像是業者以低價搶客,後面又瘋狂加價,常見狀況有「低報價合約陷阱」、「捲工程款潛逃」、「擅自追加工程款項」,更可惡的是,還會「短暫進場施工」,來迴避詐欺罪的責任。據統計,近十年全台近萬件裝修蟑螂案,行詐的裝修工程行,多半沒有合法執照。

 

今日同時舉辦第七屆住保社會貢獻獎,表揚15位專業志工、公益律師及40家提供適當消費者保護措施的優秀企業。也鼓勵裝修從業人員,泥作、水電等專業工匠長期努力,以工匠精神內涵包括敬業、職業道德與能力及品質的要求,頒贈泥作年資33年的陳文發、玻璃專業22年資歷的許哲豪、拆除專業20年資歷的林宏基及25年油漆專業的楊啟良等人獲得金手獎,肯定他們專研於裝修工匠技藝,為消費者打造一個夢想家園。

 

獲得優質平台獎的狸樂聚創辦人陳竑銘就表示,我們長期與住保會合作,使用「住保履約」,款項透過第三方代管,依施工進度分段支付,以此確保雙方權益,消費者也能在平台上先試算出精準的裝修估價,讓價格透明,同時平台也與有裝修證照的廠商合作,如此提供安心裝修的平台給消費者。

 

住保會表示,113年執行住保履約的總件數達2,096件,履約金額達到284,873,527元,另位也為了縮短裝修資訊落差,今年與今周刊聯手編制發行《住保履約全攻略》一書,書中揭露從制度、法律與契約面切入關鍵重點,加上要有住保履約制度,藉由裝修款項信託銀行,再依照工程進度階段完工、驗收及付款,降低業者挪用工程款的風險,杜絕消費者成為裝修蟑螂假承攬真詐騙的受害者。

 

S__73588747.jpg

產官學專家齊聚,包括法官、檢察官等,盼杜絕消費者成為裝修蟑螂假承攬真詐騙的受害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