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商回流日增,愈來愈多的企業積極尋覓工業地或廠房,尤其以新北市詢問度最高,其次為桃園市。宏大國際資產統計工業需求主要3大類型,分別為物流倉儲、生產組裝、科技廠辦,業者提醒,尋找標的切莫以價格為主要考量,須通盤評估地目、供電、汙水排放等。
近年台灣住宅空間是變大還變小?根據內政部資料計算6都人均居住面積,過去10年全國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從10.6坪增加到12.1坪,增近2坪,6都僅高雄市愈住愈小,其他五都愈住愈大,專家表示,雖然數據顯示居住空間是「北增南減」,但也反映出小戶多、建商推案類型改變、公設比提高,民眾實際感受反而覺得空間更小了。
曾在去年10月在新北三重仁義段重劃區推出首案「日日東森」,主打「年輕人買得起的房子」,短短5個月就順利完銷的科達建業,其董事長賴建程宣布,跨界成立「科達機構」,整合了旗下包含建商、代銷、房仲一條龍服務,未來將聯手大型建商、代銷公司,共同推出開發、規劃、銷售、代租售全方位一條龍的服務,目標5年內推案破百億元。
繼桃園中路特區代表作「璟都柏悅」熱銷8成後,桃園知名建商璟都機構看好房市穩健復甦態勢,決定趁勝追擊,位於中路特區的第2塊基地於今(4)日擇良時正式動工。
中美貿易戰,促使台商重新布局全球生產基地,根據商仲統計,工業不動產熱度最高,上半年成交額,占整體比重逾5成,台商資金淨流入已高於流出。然而,專家認為,在工業地產價格來到高峰,東協地區投資環境積極對外資企業招手,如資金未能確實到位,將擠壓企業布局台灣市場。
六都今(1)日公布最新6月買賣移轉棟數,與上月相比,6都均明顯下滑,以台中以南縣市減幅較深,但以上半年移轉量來看,除了新北市衰退逾1成,其他都會區皆較去年同期成長,業者分析,下半年開始總統大選逐漸進入白熱化,後續發展難料,不管未來經濟或政治議題是否會明朗化,房市景氣依舊混沌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