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三季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出現鮮明對比,商用不動產在科技業支撐下維持 417 億元成交量,但土地市場卻急凍至 241 億元,創下 2023 年第二季以來新低,呈現前所未見的兩極化態勢。高力國際董事長暨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這種分化現象反映出政策壓力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雙重影響。
北區中央市場改造採70年地上權,今開標「零投標」流標。高利與長回收期壓力浮現,市府將檢討權利金與分期開發彈性,待條件優化再啟。
租屋族要小心了!政府將從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300 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新制,新申請戶承租的房屋必須是「合法住宅」才能申請補貼,過去常見的頂樓加蓋、違建或無保存登記建物將不再適用。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資料顯示,全國租屋家庭大約有將近 87.6 萬戶,隨著房價跟物價持續上漲,台灣房屋租金每年也持續高漲,對租屋族開銷形成沈重壓力。
台中商圈租金壓力再起,從學生聚集的逢甲商圈到北台中指標路段,近期都傳出知名品牌退場。資深房仲指出,租金連年調漲,加上人事、水電與原物料成本上升,讓不少業者難以撐下去,房東與承租方之間的「租金臨界點」成為市場新焦點。
隨著建築成本與地價持續上升,高雄新建案房價逐年攀高,平均坪數則明顯縮水。根據統計,2015年第一季高雄新建案平均坪數為40.73坪,2025年第一季僅剩32.48坪,減少幅度達20.3%;過去常見的30坪兩房,如今多已縮減至20坪內,市場上甚至出現更多1房、套房產品,反映購屋負擔壓力下的空間變化。
輝達海外總部選址台北北士科案持續延燒,從原定 T17、T18 地上權到北市府與新壽互踢皮球,這項攸關國家 AI 戰略的重大投資案陷入膠著。房市專家李同榮直言,輝達案頻臨破局源自四個關鍵錯誤,但在各方壓力下,預測最終仍有望圓滿落幕,輝達可望取得 T17、T18 地上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