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新建案坪數縮水兩成!「人性化住宅」成市場新趨勢
為了控制總價,房子空間越蓋越小、坪數縮水,也促使消費者更重視空間利用與設計。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高雄報導
隨著建築成本與地價持續上升,高雄新建案房價逐年攀高,平均坪數則明顯縮水。根據統計,2015年第一季高雄新建案平均坪數為40.73坪,2025年第一季僅剩32.48坪,減少幅度達20.3%;過去常見的30坪兩房,如今多已縮減至20坪內,市場上甚至出現更多1房、套房產品,反映購屋負擔壓力下的空間變化。
然而,坪數減少也帶來居住舒適度的挑戰,就有室內設計師指出,許多小宅在設計上容易忽略使用者需求,例如客廳深度不足造成壓迫感、廚房檯面太窄導致備料困難,或衛浴空間緊湊影響使用便利。
室內設計業者李珮君認為,即便坪數縮小、可用空間限縮,消費者在選擇物件時,更在意「人性化住宅」,對於設計師來說,如何在有限空間內,打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設計才是真正挑戰。
相較於坪數大小,只要通風採光良好,在良好的規劃下,生活動線配合使用習慣,一樣能獲得舒適的空間。(圖/記者蘇茵慧)
她指出,所謂人性化,不在於坪數大小,而是從生活動線與使用比例出發,讓房間、客廳與廚衛尺寸符合實際需求。「動線流暢、家具不衝突、採光與通風良好,這些都比單純坪數更能影響居住品質。」這些都是最重要的。
根據市場觀察,部分高雄建案已開始強調以居住者為核心的設計思維,例如有建案規劃一層四戶雙梯配置,讓梯廳具備自然採光與通風;在室內空間上,也針對客廳深度、廚房檯面寬度與衛浴間距進行優化,以減少壓迫感、提升生活便利性。
此外,建築業者也嘗試在公共設施上回應居住需求,減少華而不實的設施,改以庭園、交誼廳或曬被區等實用空間取代,兼顧社交與維護成本。
業界人士分析,隨著人口結構與家庭型態轉變,小宅化已成市場趨勢,「人性化住宅」概念的出現,正好回應了現代都會族群對「小而不擠、精而有感」的期待。未來如何在有限空間中創造舒適與彈性,將是建築與設計產業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