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延續限貸基調、保障自住與首購之際,投資盤退場、價量修正釋出「標靶紅利」。桃園「航空城新都心」客運園區以親民3字頭、人口淨移入與重大建設(T3、第三跑道、捷運大園—觀音線、A15樞紐)帶動基本面,與青埔6字頭形成逾5成價差,成北台灣首購族卡位的價格凹陷區。建商積極佈局、就業與交通利多到位,具長線補漲與自住通勤雙優勢。
桃園市作為雙北人口主要移入區,成屋交易相當頻繁。據實價登錄盤點桃園市近一年屋齡5年以上成屋,發現「中壢區」成屋不僅平均單價高、交易量更是桃園市第一。「龜山區」則有近4成交易量集中在屋齡5年以下的新成屋,反之「龍潭區」、「平鎮區」則是屋齡30年以上的老宅交易佔比最高,但價格卻與屋齡5~30年中古屋相當。
台南住宅市場在今年7月進入價量雙跌的整理格局,根據台南市政府地政局最新公布的「住宅價格指數」,114年7月台南市整體住宅價格指數為143.75,月減0.12%,年減2.59%;同期全市建物移轉棟數僅1,701棟,較上月減少20.48%,較去年同期更大幅衰退26.55%,顯示市場交易動能顯著降溫。
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利率政策不變,面對國際經濟不確定性持續升溫,央行選擇按兵不動。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央行無須急於調整貨幣政策,反而應持續精準調控房市與信貸資源分配,守住既有政策管制成果。
價量脫鉤!建商開始送家具、送裝潢,但價格仍是硬挺挺,據591新建案統計,第二季六都加新竹,房價漲勢明顯收斂,開價及成交單價分別來到61萬、57萬元,還是雙雙創下單季新高,並且實際走訪各地案場,房價還是硬到不行,大部分仍僅止於個案操作或餘屋去化,多數消費者在房價上依舊嘗不到甜頭。
台灣房市真的變天了嗎?交易量急縮、部分區域房價開始鬆動,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面對這波「量縮價跌」的調整格局,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房價何時落底?如何才能走出這波低迷?專家學者們紛紛提出解方,強調政府、產業及市場參與者必須共同努力,多管齊下才能引導房市回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