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明確表示,目前「沒有看到」鬆綁房市信用管制的訊號,將持續審慎觀察市場變化;但房市專家卻預測,最快今年第 4 季、最慢明年第 1 季,選擇性管制措施就會開始鬆綁;「官方監管機構」與「市場預測者」的觀點分歧,雙方在時間判斷和立場角度上的根本差異。
都更危老近期也被討論是否應排除房貸管控以外,不過央行並未鬆房市相關管制,倒是總裁楊金龍提到,「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針對承做無自用住宅者購屋、都更危老重建案件,導致未達集中度目標者,央行給予銀行自主彈性調整空間,第三季、第四季依此原則辦理,以緩解房貸排撥問題。
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利率政策不變,面對國際經濟不確定性持續升溫,央行選擇按兵不動。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央行無須急於調整貨幣政策,反而應持續精準調控房市與信貸資源分配,守住既有政策管制成果。
中央銀行理監事聯席會議今(18)日一致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 2%、2.375% 及 4.25%,實現市場預期的「連六凍」。與美國聯準會昨日宣布降息 1 碼形成對比,台灣央行選擇與日本、歐洲等主要央行步調一致,暫停升息政策。
中央銀行的房市信用管制,在成功讓市場降溫的同時,卻引發了「肥政府、瘦民眾」的意外批評。有金融圈人士指出,央行要求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可能導致銀行將資金更多、更便宜地貸給風險較低的地方政府或公營事業,從而排擠到一般民眾與企業的貸款資源。中央銀行發布新聞稿,引用多項數據強力反擊,強調相關說法「與事實不符」。
近期盛傳,中央銀行可能在 9 月的理監事會議上,為都更危老貸款開一扇「後門」,將其排除在不動產貸款總量計算之外,為銀行緊繃的放款額度鬆綁。不過,市場引頸期盼的「政策紅包」,央行 14 日發布新聞稿直接打臉,強調相關傳言純屬臆測,並重申其金融穩定優先的監管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