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AI 引爆的「辦公室革命」正在台北市上演,企業為了在這波全球人才爭奪戰中勝出,對於辦公空間的要求已不再是「有就好」,而是必須「頂規再頂規」。根據最新統計,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總交易額雖已突破千億,其中辦公室市場佔比約三成,交易看似平穩,檯面下卻是暗潮洶湧,企業主們砸下重金,瘋搶屋齡五年內、具備綠建築認證與智慧化管理的新式大樓,辦公室的價值已從單純的地點,轉變為吸引頂尖人才與彰顯 ESG 實力的重要軍備。
永續,不該只是口號,而是一步一腳印的生活實踐。汐止iFG遠雄廣場以推動ESG精神為核心,於九月啟動「植感綠生活」系列活動,結合環境守護、農食教育、資源再生與親子共學等面向,從山林溪流的實地巡守,到城市廣場的有機市集與手作課程,將環保意識深植在消費與生活日常之中。
台北市中心商辦一位難求,現在公館商圈將出現破萬坪的全新複合式大樓,消息一出立刻引起關注。由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北水處)主導的「公館多目標綜合大樓」預計年底完工,其辦公室面積高達 7,455 坪,受託辦理招商的世邦魏理仕(CBRE)日前舉辦說明會,現場吸引數十家零售、百貨及辦公領域的指標性企業到場,顯見這塊市中心稀有寶地的強大吸引力,一場潛在的企業卡位戰已悄然開打。
「一坪多少錢?」這個房地產最基本的問題,如今已不足以涵蓋估價師的專業範疇,當法律風險、碳足跡、ESG 指標成為影響不動產價值的關鍵因素,估價師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專業轉型挑戰。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10 日舉辦成立 20 周年「匯聚 20.跨界對談」研討會,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等政府高層親自出席,公部門對估價專業轉型有高度的關注。
台北商辦市場最近有點瘋,一邊是大安區豪辦出現單價近 200 萬的成交,另一頭則是內湖新廠辦成為交易熱區,市場呈現顯著的兩極化;這股「M 型化」風暴,反映了台灣社會在多重壓力下的結構性調整,讓頂級產品與高 CP 值產品各自稱王,卡在中間的 B、C 級老舊商辦,彷彿成了沒人要的孤兒,這背後不只是產業結構的洗牌,更是企業對「總部」定義的根本性轉變。
住宅市場還在糾結,但老闆們的錢早已奔向商辦,簡直是兩樣情!你沒看錯,根據最新實價登錄,位在北市信義安和站的捷運共構案「首泰信義」,今年 4 月中樓層就以每坪 195 萬元成交,總價高達 1.87 億元,直接刷新該社區單價天花板,買家是來自紡織業的法人。不只蛋黃區夯,就連內湖五期重劃區,完工不到一年的「國揚洲際企業總部」,3 月也有投資公司以總價 1.38 億元、每坪 73 萬元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