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為新青年安心成家專案貸款解開銀行法第 72-2 條的緊箍咒,房市看似注入一劑強心針,實則是為特定政策的執行效率開了一扇方便之門,並未觸及當前市場信用管制的深層結構,對於廣大非適用資格的購屋族群而言,高懸的信貸天花板依舊存在。
房市低迷有解?行政院院會今(4日)拍板,將「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之外,此舉代表銀行辦理新青安貸款時,不再受限於「30%上限」,將能釋放更多放款量能,解決近來公股行庫額度逼近預警值所引發的「房貸荒」,對此,業界認同之餘,也盼望讓資源真正用於自住購屋族。
曾經爆紅一時的新青安政策,如今面臨申請急凍的窘境。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資料,今年前三月新青安受理戶數僅剩 1.2 萬件,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水 29%,申貸規模變相蒸發近三分之一,不少公股銀行對於新青安承作態度已明顯轉冷,連帶導致新青安受理案件數呈現雪崩式下滑,第一季「緊急煞車」跡象明顯。
「居住正義淪為空談!」民眾黨團今(13)日召開「灌水、撒幣、跳票 賴清德無感執政 PART 3」記者會,黃珊珊、麥玉珍兩位立委直指賴政府上任將近一年,房市政策完全失靈,特別是去年 8 月推出的新青安貸款不但未能抑制房價,反而成為推升房價的助燃劑,「撒錢換不來居住正義」的結果讓民怨四起。
根據財政部每月公告新青安受理件數,今年前三月新青安受理戶數1.2萬件,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9%,不少年輕人利用新青安政策購屋,不過近期代銷大老就提到,新青安現在私人銀行都不貸了,公股銀行則仍須排隊,形成買房交屋對銀行貸款很焦慮。
面對台灣居高不下的房價,民眾買房負擔日益沉重,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直指金融監管單位應該負起最大責任,形容「金管會的責任其實比央行更大」,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幕後推手。他批評公股銀行持續以低利大量放款給大型建商,面對建商囤地與囤房時卻未嚴格執行貸款管理,導致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高達 37.1%,讓央行祭出的限貸令成效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