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928檔期市場顯得格外冷清。根據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最新統計,今年全市928檔期推案金額僅約600億元,對比去年的1,200億元,足足減少一半,市調委員直言,這600億元還包含部分尚未確認是否進場的案子,實際量體可能還要更低。
今年928房市大檔期六都及新竹,市調預估總銷金額約7106.5億元,較去年量縮約 2,670 億元、年減近3成,創有統計以來最大跌幅。專家分析,關鍵是當前房市處於深水區,且在市場強烈期待降價的氛圍下,大幅降低建商進場意願,使本次檔期黯然失色。
新青安在2023年8月推出後,市場買氣逐漸推升至高點,不過在2024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房市風雨變色,近期更頻傳首購交屋已無法貸到八成而面臨違約,也讓不少專家呼籲政策該有明確機制。
房市到底是冷是熱?中央銀行最新出爐的數據,恐怕讓很多人都看傻了眼,明明政府打炒房政策一波接一波,升息循環也未停歇,自住買盤的購屋貸款餘額卻像失速列車般衝破 10.98 兆元,再創歷史新高;反觀代表房市供給風向的建商建築貸款,年增率卻是直直落,創下近 4 年來新低,一邊火熱、一邊急凍的矛盾現象,不禁讓人想問,央行這盤棋究竟是怎麼下的?
今年第二季的台灣不動產市場,簡直是兩樣情,建商購地意願急速冷凍,交易金額直接「腰斬」。反觀商用不動產,在科技大廠大手筆買樓下,交易動能竟然還能維持穩定,這波市場氛圍,明顯受到美國關稅政策與政府打房措施的雙重影響,讓不少買家抱持保守觀望的態度。
買房是人生大事,但辛辛苦苦存了頭期款,交屋後卻發現公共設施千瘡百孔,建商還想賴皮? 許多預售屋買家近期怒吼,直指惡質建商利用契約漏洞、甚至操控管委會,讓公設點交淪為一場「建商球員兼裁判」的鬧劇,消費者權益根本被當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