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最新數據揭露警訊,光是 7 月份,台銀、土銀、合庫、華銀與一銀等五大銀行的「新承做購屋貸款」金額,史無前例地暴衝至 1,217 億元,年增幅高達 116%,一舉改寫 30 年來的單月最高紀錄,這股前所未見的資金洪流,幾乎全衝著「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而來,市場游資全面湧向不動產,主管機關密切關注市場是否瀕臨過熱失控的邊緣。
近期財政部對新青安房貸釋出重要解釋,如果你正在看房,甚至已經簽約買下帶有租約的房子,很抱歉!這筆貸款你恐怕就與新青安的優惠失之交臂了。根據最新消息指出,財政部明確表示,民眾購置的自有住宅若帶有前屋主尚未到期的租約,將直接無法申辦新青安貸款,這等於直接宣告了「邊租邊賣」的交易模式,在新青安政策下將面臨重大衝擊。
交屋潮來襲!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今年1-5月住宅使照量創下2006年有統計資料以來新高,達5.5萬戶,專家指出,在目前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之下,大量的交屋潮湧現恐面臨即將交屋,但貸款成數不如預期的狀況,須留意資金不足帶來的交屋違約風險。
銀行房貸滿水位,令不少交屋族頭痛,不過觀察銀行辦理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也就是俗稱的「以房養老」,今年第二季件數較去年同期年增達42%,並且平均每件的貸款金額,去年最低478萬,最高平均667萬,今年則都突破700萬,專家即表示,原因即在於其不受銀行水位影響,額度也與限貸令脫鉤。
「貸不到、貸不足、利率高、無寬限期」,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15)日指出,首購與豪宅市場現正呈現「M型化」,剛需族群正遇如此貸款窘境,據他觀察,各個預售案場來客量僅剩1、2成,每月成交量更呈個位數、甚至掛零!他預估,整體房市已進入盤整期,時間可能長達一年以上。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CCIM今日表示,自央行宣布第七波信用管制後,投資信心指數趨勢已連續四季下滑,「央行信用管制、產業壓力山大!」,土建融限縮及貸款限制,減低了開發商購地的追價力道,更逐漸以都更、捷運聯開及合建分回為目標,以減少財務風險。不過,高雄反倒因台積電逐年設廠,使得諸多關聯產業持續加溫,在辦公室、土地開發市場都在「偏向樂觀」的信心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