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針對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這是央行暌違十年再次提出不動產貸款限制,學者認為,央行此波打房「確實打到要害」並給予肯定,主要是無寬限期,不只建商未來沒有囤地的高槓桿操作空間,連帶投資客也銷身匿跡,而專家認為,此波管制將減緩搶地的熱況,並加速餘屋去化。
央行昨日突公布房市信用管制措施,這是央行暌違十年再次提出不動產貸款限制,是否代表房價飆升?針對性審慎措施,鎖定公司法人、自然人、購地貸款與餘屋貸款四項,進行貸款成數限制,十年來首見;尤其餘屋貸款為央行首次祭出管制,目的就是打擊建商囤房風氣。
行政院昨拍板「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宣布五面向、十措施全面打炒房,包含稽查紅單炒作、實價登錄2.0修法、稅制規避查緝以及信用管制等,學界認為短期有效果,中長期須配合查稅、稅制檢討才能逐步達到效果,而業界也支持防堵炒房行為,自住買盤不用過度緊張,但地價、營建成本不斷上漲,房價仍不易跌。
史上房貸利息最低,搭配無極限量化寬鬆的資金潮,房地產買氣由溫轉熱,甚至置產保值群族也紛紛出手,房地產買氣也從自住需求逐漸擴散到保值概念,尤其是豪宅買氣,近幾年不但「順順賣」,「單價200萬豪宅俱樂部」的成員「西華富邦」、「和平大苑」待售戶數也僅餘1成出頭,正式邁入銷售尾端。
全台各地房價重回歷史高點,民眾購屋的利息成本雖因史上超低利率環境而降低不少,但仍無法抵銷高房價帶來的影響,雙北購屋負擔尤其沉重,反觀同屬北部生活圈的基隆,距離台北車程30分鐘,房價僅1字頭,房價所得比與房貸負擔率2項購屋壓力指標都是北部最低,長年磁吸大台北民眾移居。
六都地政局今(1)日公布11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都交易量合計為2萬4594棟,是今年以來交易量最多的月份,其中交易量最大為新北市6,047棟,而台中創近59個月新高,年增超過5成,業者分析,政府目前強化稽查預售市場,成屋市場尚無實際政策,然而市場資金充沛,低利率環境,全年有望突破32萬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