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豪宅創高價交易頻傳,但根據實價資料統計近2年台北市7000萬元以上高總價住宅1~9月交易量,已連續2年較同期減少百餘件,平均減幅達27.2%,其中連2年交易量減少的就有5個行政區,業者認為,在屋主價格趨堅、買方不願追價的狀況下,北市高總價住宅交易仍將持續低迷。
國際獨立地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發表2019年第三季「全球豪宅指數」,台北市豪宅過去大多吊車尾,今年第三季年漲8.9%,排名全球第3、亞洲第1,業者分析,市場受惠於美中貿易戰所帶來的資金、產業回流效益,以及股市、未來經濟成長的樂觀預期,自住、置產、避險買方三門引擎帶動豪宅價格起漲。
預算有限的首購族或是想買房出租的投資客,通常都會選擇「小宅」物件作為下手目標,加上一家三口的小家庭越來越多,想擺脫租房晉升成為有殼一族,這樣的剛性需求一出現,最快能入手的物件,就是相比之下低總價的小宅。
有房市指標性的國泰房產指數昨(29)日公布,今年第三季全台新案價格已開始起漲,六都中除了新北市微跌,其他區愈呈現穩定或上漲,整體房價接近2014年高點的9成,學者指出,市場正在慢慢的加溫中,又是以區域點火的方式進行,所以呈現「溫水煮青蛙」的態勢,等到大家有感房價起漲的時候,價格早已拉了一段。
國產署今年公告第2批地上權標案,總權利金底價25.35億元,其中北市4筆標案分別位於中正區、大安區及北投區,業者分析,以中正區的北平東路,及大安區的光復路2筆標案,因地段佳、基地面積較大,之後脫標機率相對高,中南部則以一定規模的商業設施投資較被青睞,而潛在投資人以壽險業搶標意味濃厚。
近期最受注目的公辦都更案信義兒福B1-1、B1-2基地16日舉行招商說明會,2案分別位於松信路南北側,皆採先建後拆方式進行,而2基地周邊皆為豪宅區,住都中心也指出,為避免豪宅化,讓年輕人也能住進精華區,因此在審查辦法中,規範B1-2基地至少有30%樓地板面積做為1~2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