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貸不了、買不動!」在上周行政院長卓榮泰公開喊話金融水龍頭要開大點後,金管會今(1)日也火速與8大行庫開會,並重申政府全力支持自住首購族立場,今日同步也由各都地政局揭曉8月移轉量,在等待房貸鬆綁之際,交易量仍年減3成,其中北市更創下同期交易新低量。
海外房地產投資不再只是高資產族群的專利,隨著國內房市價格居高不下、限貸令壓縮資金流動性,加上國際旅居需求提升,愈來愈多台灣人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市場。其中,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下稱 KL)成為台灣買家關注的「新藍海」,臺馬國際地產負責人張書瑋分析,KL房地產市場進場門檻相對低廉、語言文化相近及穩定的租金收益,在地緣政治緊繃的氛圍下,不少台灣人都選擇馬來西亞。
房地合一稅制下,持有越久越能爭取出售時低稅或免稅的優惠,不過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後,似乎打亂許多賣方的腳步。觀察財政部最新房地合一稅各稅率案件佔比變化,今年Q1以非自用持有5-10年,「稅率20%」案件占比最高、達42.3%,無應納稅額的「免稅」案件也有高達22.1%,較上季增加1.4%,並為連兩季上升。
囤房稅 2.0 已在今年 7 月 1 日正式上路,持有非自住房屋的囤房族,將在明年 5 月收到稅單時,迎來一場震撼教育,面對高達 4.8% 的房屋稅率,政府並非將多屋族逼上絕路,而是開了一扇節稅的巧門,只要房東願意將手中的空屋,轉為「公益出租人」或加入「社會住宅」的行列,房屋稅率便能從最高 4.8% 大幅降至 1.2%,稅金直接省下 4 倍,不僅能為自己省下大筆稅金,也能為社會住宅政策盡一份心力。
賣自住房地想省稅,抓住「3個6年條款」:設籍且自住連續滿6年、6年內未出租/營業、家戶成員6年內未用過自住優惠。符合者房地交易所得400萬元內免稅,超過部分按最低稅率10%課稅。土地增值稅方面,自用住宅用地固定10%,並有「一生一次」與「一生一屋」兩種優惠;其中特別注意「一生一屋」須設籍且持有自住滿6年、5年內未出租/營業,且出售時家戶名下僅此一屋,且房地須同時一次出售、不可分次。
美國對等關稅各國稅率逐漸明朗,台股利空出盡,更在科技業帶動下,又重新回到2.4萬點的高檔水準,收在24,021.26點。不過營建類股指數今(8)日仍收黑在495.85點,仍較3月底關稅戰前跌幅達11%,更較去年第三季房貸之亂當時的指數高點,跌幅高達3成,專家認為,營建業在政策調控與市場信心轉向後,整體表現的確有點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