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推動的「虛坪改革」預計 2026 年正式上路,將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預估新案公設比可望下降約 5%。不過,專家指出,改革真正價值並非外界期待的降低房價,而是提升產權透明度與空間設計合理化,促使建商在產品規劃上擁有更大彈性。
租屋市場改革終於有了重大進展!內政部近日提出《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修正草案,涵蓋保障最短租期、限制租金合理調漲以及強化租賃權益規範三大核心,這是台灣租屋市場首度全面觸及房東與房客雙方權益的制度性改革。不過修法消息一出,立即遭到部分房東團體強烈反對,批評修法過度偏向房客,甚至放出提前漲租、寧願不租等恫嚇訊息。
內政部提出《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修法草案。OURs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等三大民間團體發起公民連署,要求政府不因房東與業者團體反對聲浪而在租屋市場改革上退縮。
內政部近期推動《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修法,旨在強化租客權益保障,但此番立意良善的改革,在法律專家深度檢視下,卻可能成為引爆租屋市場供需失衡的導火線。宏道法律事務所律師陳冠甫提出明確警告,現行草案存在三大制度性漏洞,若照案通過,其過度傾斜的管制設計,不僅無法真正落實居住正義,更可能引發房東退場潮,最終將衝擊廣大租屋族群的權益。
接二連三的「爛尾樓」事件,終於讓政府不敢再掉以輕心,面對全台各地建案停工引發的購屋者恐慌,內政部 21 日記者會宣布將針對實施多年的預售屋履約擔保機制進行重大改革,第一刀就揮向最被外界詬病的「同業連帶擔保」制度,未來將大幅提高建商間「友情贊助」的門檻,盼能亡羊補牢,避免再有購屋人的畢生積蓄,淪為建商倒閉下的犧牲品
面對社會住宅供不應求的困境,國土管理署正研議擴大實施社會住宅「輪候制」,希望提高社會住宅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目前社宅分配以「抽籤制」為主,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中籤率普遍偏低,台北市最低僅約 6.90%、新北市約 11.15%,使得真正急需住房者常無法及時獲得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