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最新統計,去年個人房地合一稅寫下歷史新高684.4億元,雖然12月份受打炒房效應影響,出現2023年8月以來首次負成長,全年營利事業與個人全國的房地合一稅收仍高達975.7億元,再度刷新歷史新高,並且繳稅王由新北市超車台中市。
繼承移轉量屢創新高,但繼承人未來出售時,可能會有一筆高額的房地合一稅必須繳納,資深地政士今(10)日即透露,父母過世前最好先將戶籍遷回家,後續繼承賣屋時,才能適用房地合一稅400萬元免稅額及10%優惠稅率。
大臺中房市交易動態資訊平台發布年度市場回顧,113年台中推案戶數排名前五名行政區依次為北屯區(5,681戶)、西屯區(4,146戶)、沙鹿區(2,169戶)、南屯區(1,778戶)以及梧棲區(1,741戶);以推出金額來看,則以西屯區(1,685億)居冠,接續為北屯區(1,477億)、南屯區(552.7億)、南區(373.9億)及沙鹿區(299.8億)。
「2023年最黑暗、2024年最錯愕!」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表示,房價稍高是不變的事實,明年要期待房價向下是不可能的!直言「打房打了12年、12次,錯誤的政策到底誰要負責?」認為台灣的房地產政策走到「疊床架屋」,產業快要送進加護病房了!房價漲就是因為加重稅,並談到今年度新青安撥貸金額佔年度新增房貸達60%,如果未來貿然取消要怎麼跟年輕人交代。
房貸緊縮,位在海嘯第一排的房仲業者無不勒緊褲帶,房仲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今(3)日即指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其衝擊力,真的來得又急又快,目前市場上已經有預售建案單周成交組數掛蛋超過3分之1的情形,房仲店頭也看見來客數與約看組數砍一半的現象。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近日再次針對房地合一稅制作出說明,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根據現行規定,取得房地產所有權後所支付的金融機構借款利息,屬於使用期間的相對代價,不得列為計算房地合一交易所得的可減除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