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到今年第二季,中間房市經歷兩波大多頭,隨著房價大漲,全國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呈現持續縮小,從2009年第二季的41.5坪,到了今年第二季,只剩下31.5坪,在16年間居住空間就減少了10坪,專家則表示,透天轉大樓、房價與少子化皆是轉變關鍵。
央行續維持現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放貸嚴控與市場觀望交互影響,據最新出爐的國泰房地產指數,全台新建案銷售率創下16年新低,有高達8成新案30天銷售率不到1成,平均成交量則創8年新低,房市交易持續降溫,專家也直言,「人就是如此矛盾。空頭時不敢買,多頭時不敢追!」
房市自第七波信用管制後,由多頭開始反轉,據台灣房屋統計實價登錄資料,近一年成屋住宅大樓轉手價差,以去年第三季達到獲利高點,全台平均轉售獲利賺438.2萬元,今年第一季全台平均獲利則降為402萬元,獲利縮水約36萬元,並已為連續兩季下滑。
2025 年台灣房市遭遇嚴峻寒流,購屋信心已跌至近年多頭市場以來的新低點,根據最新統計,4 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月增率為 -7.3%,房市買氣疲軟態勢明顯。 台經院指出,這波買氣急凍,反映了今年 3 月台積電宣布將擴大赴美投資 1,000 億美元的消息,國內民眾對台積電在台投資計畫是否生變的擔憂,加上銀行信用管制政策持續壓抑房市動能。
建商面臨房市買氣急凍,仍須硬著頭皮開工,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數據,第一季全台不含農舍的住宅量開工量,達3.3萬宅,此規模堪比2022、2023年的房市多頭時期,專家即指出,面臨房市趨冷,建商延後開工等話題沸沸揚揚,但面臨主管機關壓力,建商在房市冷淡期仍得頂著壓力開工。
台灣房市經歷七年多頭走勢後,2025 年第一季已出現明顯的價量俱疲現象,市場彌漫著濃厚的觀望與悲觀氣氛。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日前發出嚴厲警告,未來兩至三年內房市將面臨「三隻黑天鵝」加上「一隻巨大灰犀牛」的嚴重考驗,這些不可預測的風險事件恐將重創本已疲軟的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