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地政局宣布將於 114 年 12 月 3 日舉行土地標售作業,其中標售最受矚目的是「中和秀朗橋北側區段徵收案」所釋出的 7 筆住宅區土地,標售底價正式曝光,其中有土地的單價高達每坪約 101 萬 8 千元,突破百萬大關,該批土地的最大優勢,就是緊鄰捷運環狀線「秀朗橋站」,讓建商搶進雙和地區有了新選擇。
位於新北市三重區大安段的更新案,基地面積約千餘坪,原屋齡超過五十年。歷經歲月洗禮,老屋雖承載無數家庭的回憶,卻也逐漸面臨結構老化與安全疑慮。居民擔心老屋難以承受地震衝擊,紛紛期盼透過都市更新,讓生活更安全、環境更舒適。
2025 年第三季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出現鮮明對比,商用不動產在科技業支撐下維持 417 億元成交量,但土地市場卻急凍至 241 億元,創下 2023 年第二季以來新低,呈現前所未見的兩極化態勢。高力國際董事長暨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這種分化現象反映出政策壓力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雙重影響。
為了加速都更,近日政府研擬,將於明年祭出獎勵力推「自主都更」新政策,主張土地所有權人不必與建商分容積即可自辦重建,期望透過制度鬆綁提高更新效率、擴大內需。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此舉可讓民眾保留更多權益並降低建商壟斷。
桃園市龍潭區「龍星市地重劃區」 19 日正式動工,成為桃園市首例透過市地重劃方式完成公保地解編的指標性工程。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動工典禮上表示,這是桃園市土地活化的重要里程碑,感謝地政局團隊多年來克服中央與地方程序,成功讓居民享有應有權益,同時落實公共設施建設,創造雙贏局面。
高雄車站站前商圈再現土地交易高峰。位於七賢一路與仁愛一街口、面積約400.2坪的商五用地,今年5月由高雄知名建設公司以關係人名義、無貸款方式以總價約6.4億元買下,創下近五年該行政區最高總價土地交易紀錄,換算每坪成交單價約160萬元,亦為近一年來區內次高價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