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不動產市場的溫度,就像最近剛轉涼的天氣,看似冷清,但底層熱度未退。根據戴德梁行 2 日發布的最新統計,2025 年第三季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 345 億元,前三季累計近 1,110 億元,顯示市場動能仍在。不過,在央行限貸令的緊箍咒下,過去在土地市場呼風喚雨的建商,如今也得改變策略,從單打獨鬥轉向同業合作的「取暖式投資」,透過合資、讓渡股權等方式分攤風險,成為在資金寒冬中求生的新顯學。
屋齡38年的喜佳美商務飯店位於台中五期重劃區黃金角地,歷經價格調漲仍乏人問津,近日開價重回2023年前水位,引發市場對老舊商用資產流通性的重新關注。
高雄商用不動產市場競爭激烈,近年在台積電效應帶動下,住宅與商辦需求持續升溫。看準市場契機,天威商用不動產日前同步啟用「天威農十六文信店」與「天威國際投資顧問和發總店」,首創將房仲服務結合餐飲品牌與專業顧問的複合式經營模式,盼藉此打破傳統不動產門市的制式印象,為南台灣帶來全新的顧客體驗。
美國關稅戰帶動台灣出口暢旺,科技業營運表現亮眼,成為第三季商用不動產市場最大支撐力量。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最新統計,第三季大型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達 349 億元,規模與前季相當,但土地市場卻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單季交易金額僅 185 億元,年減幅高達 84.2%,創下自 2016 年房地合一稅制上路以來的次低紀錄。
市場最敏銳的資金回來了!過去幾年因法規與利率因素,在商用不動產市場相對保守的壽險業,今年竟悄悄重返舞台,截至 9 月止,已砸下超過 71 億元資金掃貨,且投資目標 100% 鎖定台北市!這批被視為「聰明錢」的保險資金,選擇在此刻進場,背後究竟是看好市場未來,還是單純尋找資金避風港?其精準的佈局策略,已成為判斷市場風向的重要指標。
由 AI 引爆的「辦公室革命」正在台北市上演,企業為了在這波全球人才爭奪戰中勝出,對於辦公空間的要求已不再是「有就好」,而是必須「頂規再頂規」。根據最新統計,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總交易額雖已突破千億,其中辦公室市場佔比約三成,交易看似平穩,檯面下卻是暗潮洶湧,企業主們砸下重金,瘋搶屋齡五年內、具備綠建築認證與智慧化管理的新式大樓,辦公室的價值已從單純的地點,轉變為吸引頂尖人才與彰顯 ESG 實力的重要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