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三季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出現鮮明對比,商用不動產在科技業支撐下維持 417 億元成交量,但土地市場卻急凍至 241 億元,創下 2023 年第二季以來新低,呈現前所未見的兩極化態勢。高力國際董事長暨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這種分化現象反映出政策壓力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雙重影響。
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正上演一場「大風吹」!截至今年 9 月 10 日,上市櫃法人交易總額已飆破千億大關,來到 1038 億元的驚人數字,一邊是高階科技業挾帶 AI 熱潮瘋狂砸錢擴廠,另一邊卻是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壓力,選擇出售不動產換取現金,呈現兩極化的市場溫度。
台北商辦市場最近有點瘋,一邊是大安區豪辦出現單價近 200 萬的成交,另一頭則是內湖新廠辦成為交易熱區,市場呈現顯著的兩極化;這股「M 型化」風暴,反映了台灣社會在多重壓力下的結構性調整,讓頂級產品與高 CP 值產品各自稱王,卡在中間的 B、C 級老舊商辦,彷彿成了沒人要的孤兒,這背後不只是產業結構的洗牌,更是企業對「總部」定義的根本性轉變。
新台幣今(5)日上演「失速列車」行情,盤中一度飆升至 29.59 元兌 1 美元,創下近三年新高,震驚全台市場!這波暴力升值讓各行各業出現兩極化反應,出口導向產業哀鴻遍野,而內需產業如營建、資產、航空及觀光則是歡天喜地。
近期草悟道沿線小基地推案不少,已推案的有「永宏草悟道」、「七月埕」,另外北部建商沅恆建設10月在中興街上購入土地,現場也已搭起圍籬,預告推案即將登場。
內政部原計畫推動的虛坪改革,在經過一連串的研議與討論後,突然傳出喊卡的消息。這一決策迅速在社會各界引發了激烈的反應,有人認為此舉是因應現實的必要妥協,也有人批評這可能會使得房價進一步攀升,讓居住正義變得更加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