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政部統計,全國住宅大樓含車位的中位數房價已達1378萬元,比起新青安上路前一季多出178萬元,六都中位數房價已為1100萬~3590萬元,皆離千萬房價有相當距離,且扣除台北市基期高,普遍住宅大樓含車位的產品,房價都較2年前多出188~255萬元。
房市真的要崩了?最近市場上預售屋解約、房仲倒閉潮的風聲又急又響,讓不少小散戶心驚驚,但內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恐怕要讓一堆等著看好戲的空頭大失所望。根據地政司報告,「解約潮」比例極低,只占總交易量的 1.1 %,解約的買方中,更有高達 6 成 6 是擁有多戶房產的持有者,戳破了市場恐慌性拋售的假象。
接二連三的「爛尾樓」事件,終於讓政府不敢再掉以輕心,面對全台各地建案停工引發的購屋者恐慌,內政部 21 日記者會宣布將針對實施多年的預售屋履約擔保機制進行重大改革,第一刀就揮向最被外界詬病的「同業連帶擔保」制度,未來將大幅提高建商間「友情贊助」的門檻,盼能亡羊補牢,避免再有購屋人的畢生積蓄,淪為建商倒閉下的犧牲品
行政院為全台百萬租屋族祭出 300 億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原是減輕民眾負擔的美意,沒想到申請條件放寬後,卻衍生出嚴重的詐領與溢領亂象。根據內政部最新報告,截至今年 3 月底,竟有高達 3.6 萬戶溢領補貼,其中更涉及 446 件蓄意詐領,目前已有 59 件移送檢調單位偵辦,政策漏洞顯然已成為有心人士的提款機。
針對民眾黨團與醫師蘇偉碩於 18 日召開記者會,猛烈抨擊監察院對京華城容積獎勵案的糾正文,猶如「司法打手」。提案監委林盛豐、蘇麗瓊與內政部國土署罕見地在同日傍晚接力發出新聞稿,口徑一致地強力回擊,直指核心問題在於台北市政府「自創名目」核給容積獎勵,已逾越法律分際,明確牴觸北市自身的法規,整起事件的法律爭議再度升溫。
全台買氣在政策下重挫,也有不少人在等斷頭進場,不過現在這波房市寒流竟波及到法拍市場,據內政部統計,全台上半年拍賣移轉棟數僅1,516棟,創下自2003年有統計以來歷史同期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