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今日舉辦第三季市場記者會,公布重磅數據顯示,台灣商業不動產交易額達 448 億元,前三季累計達 1,166 億元,創下近十年同期第二高紀錄。其中廠房交易最為亮眼,單季交易額高達 273 億元,創下今年新高,占整體交易量六成,季增率更高達 86%。科技業在商業不動產市場的投資金額占比達 47%,接近總成交額的一半,充分展現市場主導地位。
台北市辦公市場熱度不減,即使今年前 9 月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約 20%,但連續三年仍維持在 200 億元以上的成交水準。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截至 9 月 20 日止,上市櫃法人在台北辦公市場交易額達 215 億元,近三年累計投入 708 億元購置辦公與廠辦產品。
由 AI 引爆的「辦公室革命」正在台北市上演,企業為了在這波全球人才爭奪戰中勝出,對於辦公空間的要求已不再是「有就好」,而是必須「頂規再頂規」。根據最新統計,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總交易額雖已突破千億,其中辦公室市場佔比約三成,交易看似平穩,檯面下卻是暗潮洶湧,企業主們砸下重金,瘋搶屋齡五年內、具備綠建築認證與智慧化管理的新式大樓,辦公室的價值已從單純的地點,轉變為吸引頂尖人才與彰顯 ESG 實力的重要軍備。
拋開市場總量數據的迷思,今年前 8 月累積的 1,134 億元商用不動產交易額,並非反映一個健康、均衡的市場,而是揭示了一場正在台灣上演的產業生存遊戲。市場的「盲點」在於,這筆千億資金的流動,實質上是一場大規模的資產轉移,其背後的核心邏輯極為清晰: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中,半導體產業正挾其龐大資本,精準承接由營運受困的傳統產業被迫釋出的廠房資產。一方是拿錢換取未來十年的戰略產能;另一方,則是拿廠換取眼下的生存現金。
國內商用不動產市場在 5 月展現強勁的投資動能,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的統計,上市櫃法人購置商用不動產交易額達到 192 億元,不僅寫下今年 1 月至 5 月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更是連續 34 個月以來的次高紀錄,顯示市場熱度持續升溫。
2024 年,高力國際迎來成立 35 週年,並在年度季報中宣布創下史上最佳業績;AI 與半導體產業的強勁需求帶動工業不動產市場繁榮,全年交易額高達 1,085 億元。然而,在政府嚴厲打房政策的影響下,不少建商開始轉向商用不動產市場,但這樣的趨勢也引發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的憂慮。他指出,建商轉型投入商業地產雖然看似合理,但可能導致市場上出現「奇怪的產品」,對產業生態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