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屋房價正在緩跌,預售屋房價仍續漲。」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今(24)日如此解析房市現況。另根據591新建案統計,六都加新竹在上半年房價依舊一路走高,今年平均成交單價為47.6萬,年漲逾1成,成為不少買方縮手的關鍵,因此新案完銷數量也呈現雪崩式下滑,從去年的717案下降到303案,其中又以台中、新竹縣市下降逾7成最慘。
即便房市近期仍處觀望盤整,但對「壓箱寶」級土地的需求,似乎未見冷卻。即將於本週四(26日)登場的台中市區段徵收配餘地標售案,其中,被視為中央公園首排「最後一塊地」的文商50地號,成為開發商關注焦點,土開業者分析,儘管當前受限貸令與總體氛圍影響,建商普遍趨於保守,但「特殊產品」 仍具吸引力,本週或許會上演突襲式得標、業者進場「低頭撿鑽石」。
今年3月被證交所點名「連續五個月零營收」的三地開發,今(23)日舉行股東會,會議上提及113年度盈虧撥補表案,指出公司在民國113年度稅後淨損為140,925,735元,截至113年12月31 日止之可供分配盈餘92,309,639元,提列特別盈餘公積至未分配盈餘為0元,因此本年度未有獲利,故不予分配。
央行於今(19)日理監事會後公布數據指出,近一年來全台辦理換屋協處的貸款案件僅2142件,占所有受限貸款撥貸的比率僅7.5%。同期間,向央行陳情有關限貸措施的案件共748件,其中涉及換屋議題者僅59件,占比約8%,顯示「並未觀察到民怨顯著升高」。央行更分析,陳情內容多聚焦於貸款條件不如預期,或無法於一年內出售第一戶等技術性問題。業界對此提出嚴正反駁。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哲耀直言:「數據無法反映實際市場困境。當銀行根本不放貸、或以拖延方式阻礙貸款進件,自然沒有成交,更無從產生陳情紀錄。很多民眾在強褓階段就被扼殺,連進場機會都沒有,怎麼可能有事後糾紛可統計?」
雖房市遇限貸令與川普關稅議題,緊接還有6月央行開會,但開發商對於土地收購仍還是動作頻頻,而繼上週高雄市政府地政局推出土地標售案後,台南市政府地政局也緊接推出區段徵收區剩餘可建築土地標售,分別落在善化區FG區及永康鹽行國中區。
從2024年9月後,至2025年年初,台灣房地產市場在央行限貸政策持續收緊之下進入降溫期,全國交易量普遍縮減,房市信心走弱,今年4月在川普關稅議題發酵後,讓房市更拉長觀望期。與六都其他城市相比,台南市場受到影響。從第一線觀察出發,身處最前線的代銷業者正在面對變局中的兩難,台南市代銷公會理事長佘光宗與副理事長邱俊仁、劉建興頗有同感,並指出:「客戶還是會來看房,但真正能成交的比例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