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今日宣布放寬換屋族信用管制,將出售舊屋的期限由 1 年延長至 18 個月,雖被視為政策善意,但在第一線房仲業者眼中,卻是「搔癢搔不到癢處」,市場的真正痛點,從來都不是那 12 個月的期限壓力,而是換屋族在銀行端所面臨的「貸款高牆」,央行這次的調整,對於絕大多數卡關的換屋客群而言,恐怕只是一張「看得到,卻未必吃得到」的空頭支票。
台北商辦市場最近有點瘋,一邊是大安區豪辦出現單價近 200 萬的成交,另一頭則是內湖新廠辦成為交易熱區,市場呈現顯著的兩極化;這股「M 型化」風暴,反映了台灣社會在多重壓力下的結構性調整,讓頂級產品與高 CP 值產品各自稱王,卡在中間的 B、C 級老舊商辦,彷彿成了沒人要的孤兒,這背後不只是產業結構的洗牌,更是企業對「總部」定義的根本性轉變。
台中公益路精華地段高價店面再度現蹤!位於勤美誠品、草悟道旁的「廣福通商大樓」1、2樓四間連棟樓店,早在2021年曾以 3.99億元開價求售,當時被視為公益路最高價物件。近期市場再度發現,屋主悄悄在房市平台刊登廣告,最新總價已調整為 3.58億元,降幅達4,000萬元,相當於少了一戶豪宅價差,引發關注。
在多重政策管制與經濟不確定性的交織下,台南市住宅市場開始出現結構性轉變。根據市府公布的最新資料,114年5月住宅價格指數為145.97,較4月微幅下跌0.05%,交易量也同步縮減1.70%,顯示市場已從過去的高檔盤整進入價跌量縮的調整階段。
當房價高漲與金融壓力齊襲,政府力推的新青安房貸政策,卻可能成為加劇台灣房市失衡的助燃劑。根據大臺中房市交易資訊平台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新青安撥貸占比自2023年底一度下滑後,今年6月再度回升至39.6%,但每月實際撥款戶數卻連月萎縮,最新6月僅剩4,055戶,顯示市場雖持續依賴政策資金,但真正能順利核貸者已明顯減少。
據聯徵中心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台「購置住宅貸款核准件數」約為3.5萬件,核貸件數較前一季減少22%,年減幅更高達35%,成交週期明顯拉長。21世紀不動產指出,上半年房市明顯進入盤整期,市場呈現三大交錯動能:「買氣趨緩」、「建商策略性調整」、「資金環境仍屬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