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不少消費者向銀行申辦房貸碰釘子,過去鮮少承接的保險公司趁勢搶攻房貸大餅!今年上半年全體銀行新申貸人數不到10萬人,縮水最多,保險公司新申貸人數則成長近9成,為業績成長最亮眼的金融機構。
隨著建築成本與地價持續上升,高雄新建案房價逐年攀高,平均坪數則明顯縮水。根據統計,2015年第一季高雄新建案平均坪數為40.73坪,2025年第一季僅剩32.48坪,減少幅度達20.3%;過去常見的30坪兩房,如今多已縮減至20坪內,市場上甚至出現更多1房、套房產品,反映購屋負擔壓力下的空間變化。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到今年第二季,中間房市經歷兩波大多頭,隨著房價大漲,全國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呈現持續縮小,從2009年第二季的41.5坪,到了今年第二季,只剩下31.5坪,在16年間居住空間就減少了10坪,專家則表示,透天轉大樓、房價與少子化皆是轉變關鍵。
過去銀行眼中的「房貸資優生」,如今在「限貸令」下,似乎也困難重重。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就透露,過去最喜歡接到公務人員的購屋房貸,好做又快速,不用擔心貸款下不來,如今遇到限貸令,連這群最受銀行青睞的客戶,也開始面臨房貸核准縮水的困境。
高雄房市買氣降溫,從房貸核准件數大幅縮水就能看出!根據台灣房屋集團整理聯徵中心資料顯示,高雄市今年上半年新增房貸件數僅1萬189件,較去年同期大減約4成,創下自2021年台積電宣布設廠以來的最低點,其中更有六大行政區核貸量腰斬,而苓雅、鼓山兩區更重挫逾7成,苓雅區更是從去年的1638件直落不到400件,跌幅驚人,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直指:「直接對折再對折,比腰斬還慘!」
受到第七波信用管制、房貸緊縮等利空影響,2025年上半年房市交易持續退燒,據591實價登錄統計,十大熱區交易量更較過往大幅縮水,交易量最大的桃園中壢及桃園兩區,今年雖然有近2千件交易量,但相較去年同期仍大幅衰退近7成,而即使量縮有感,房價降幅仍在1成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