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房價地圖正在大洗牌,最新數據顯示,台北市 12 區中預售屋均價最便宜區域已不是過去印象中的萬華、文山,而是科技重鎮「內湖區」。根據台北市地政局公布的 2024 年第二季預售屋成交數據,內湖區預售屋均價僅 106.14 萬元,意外淪為全台北市「最俗」,而傳統被視為平價區的萬華區,均價已飆升至 108.24 萬元,正式宣告台北市預售屋「9 字頭」時代走入歷史。
2025 年第三季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出現鮮明對比,商用不動產在科技業支撐下維持 417 億元成交量,但土地市場卻急凍至 241 億元,創下 2023 年第二季以來新低,呈現前所未見的兩極化態勢。高力國際董事長暨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這種分化現象反映出政策壓力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雙重影響。
「金龍海嘯」席捲全台房市,尤其預售屋受到這波信用管制影響,買氣大幅衰退,不過據最新實價登錄,發現今年第二季七大都會區預售屋價格持續維持高檔或緩步上漲,成屋價格卻多已呈現修正格局,導致預售與成屋價差持續擴大,並以新北市最為明顯。
房子愈買愈小,但卻愈住愈老。全台平均屋齡已高達34年,再創統計以來新高。據內政部資料,全台第二季房屋稅籍住宅,平均屋齡達34.1年,為自2009年第一季有統計以來歷史新高;平均屋齡最高的竟非北市,分別為澎湖、雲林及嘉義縣,平均屋齡均破40年。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到今年第二季,中間房市經歷兩波大多頭,隨著房價大漲,全國住宅買賣移轉平均面積呈現持續縮小,從2009年第二季的41.5坪,到了今年第二季,只剩下31.5坪,在16年間居住空間就減少了10坪,專家則表示,透天轉大樓、房價與少子化皆是轉變關鍵。
全台房市買氣跌入谷底,就連以往相對穩健的北部行政區也出現價格盤整,觀察實價登錄,今年第二季北部各行政區中,房價僅剩 15個行政區仍呈現上漲,其餘地區皆呈持平或盤整,專家表示,能維持漲勢的區域,多屬生活機能成熟,或有其他建設題材支撐房價與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