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的壓力,真的越來越大!中央銀行 21 日公布最新數據,7 月五大公股銀行新承作的購屋貸款利率,平均利率一舉衝上 2.303%,這個數字不僅正式宣告房貸利率站穩 2.3% 的大關,更是創下自 2009 年 3 月以來、長達 16 年半的最高紀錄;對千萬房貸族而言,每個月的還款壓力憑空多出數千元,央行這次不再溫柔,擺明了就是要用「升息」這記重拳,讓過熱的房市徹底冷靜下來。
房市到底是冷是熱?中央銀行最新出爐的數據,恐怕讓很多人都看傻了眼,明明政府打炒房政策一波接一波,升息循環也未停歇,自住買盤的購屋貸款餘額卻像失速列車般衝破 10.98 兆元,再創歷史新高;反觀代表房市供給風向的建商建築貸款,年增率卻是直直落,創下近 4 年來新低,一邊火熱、一邊急凍的矛盾現象,不禁讓人想問,央行這盤棋究竟是怎麼下的?
中央銀行自去年9月啟動第七波信用管制,打炒房政策持續未見鬆綁,導致開發商購地態度日益保守。根據台中市建地交易資料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市推案熱區中規模600坪以上建地僅成交15件,低於過往同期水準。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直言:「開發商根本不急,土地交易已經冷卻,若融資環境持續緊縮,市場回溫根本無從談起。」
房市交易量在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過後急遽下滑,不過據內政部數據,今年第一季全台拍賣移轉棟數僅609棟,竟創下近十年來同期新低,專家表示,房市受打炒房政策衝擊,買方信心不足,目前尚未因面臨全球股災產生的「股房雙巴」族,法拍市場維持低量供給。
去年央行接連祭出第六波、第七波信用管制,下半年房市交易量急凍,也赫見短期投機客似乎收手,據財政部房地合一稅最新統計資料,去年第四季房地合一稅總件數約2.65萬件,足足比Q3少了約1萬件,並且兩年內出售,須課徵45%重稅的占比,在2024年僅剩18.2%,比2022年的25.5%減少許多。
楊梅埔心市中心造鎮案「市心朗朗」,主打3字頭房價、4000坪基地規模與成熟機能,吸引大批中壢、竹科通勤族進場搶購。項目位處雙鐵交會樞紐、鄰近楊梅交流道,15~30分鐘車程直達科技園區,加上對面即為32000坪頭重溪公園與瑞梅國小,享有學區與綠地雙優勢。社區規劃近500戶住宅,自帶商圈店面形成小型自足生活圈,店面坪數與總價親民,更無打炒房限制、貸款成數高,吸引置產族瞄準。住宅與店面雙題材熱銷中,為市心自住與資產配置提供極具競爭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