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真的在轉冷!根據最新統計,截至113年第四季,全台待售新成屋已突破11萬戶,創下歷史新高,這代表市場上的供給越來越多,房子賣不完、庫存壓力變大,另一方面,銀行對建商和購屋族的放款也越來越保守,貸款成數下調、利率偏高,讓成交量持續縮水,從六都到新竹,不論是預售屋、中古屋還是新成屋,成交量幾乎全面下滑,買氣明顯降溫。
房市成交量續創9年新低!據國泰房地產指數公布第三季數據,已連續四季為「價穩量縮」,全國可能成交價為單坪57.62萬元,已連續兩季微幅下跌,特別的是台北市與南二都成交價繼續向上,尤其高雄季漲3.96%較多。
六都地政局今(3)日陸續公布10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資料,六都合計交易量為1.7萬棟,年減幅度達14%不過月增6%,專家指出,全年移轉量恐怕陷入26萬棟保衛戰,不過近月市場交易狀況與移轉棟數都未再持續下探,長期還是看政策是否放寬。
台北市房價地圖正在大洗牌,最新數據顯示,台北市 12 區中預售屋均價最便宜區域已不是過去印象中的萬華、文山,而是科技重鎮「內湖區」。根據台北市地政局公布的 2024 年第二季預售屋成交數據,內湖區預售屋均價僅 106.14 萬元,意外淪為全台北市「最俗」,而傳統被視為平價區的萬華區,均價已飆升至 108.24 萬元,正式宣告台北市預售屋「9 字頭」時代走入歷史。
說好的絕版2字頭不絕版了!梧棲區新案「協勝港心」首波揭露7筆實登,其中一戶2樓、38.25坪成交單價僅21.43萬元/坪,其他揭露交易落在21.43至24.67萬元/坪,價格明確回到2字頭,消息一曝光後引發社群熱烈討論,「這不是N年前的價格?」「海線房價是不是真的要崩了?」
Q3實登顯示兩房退燒、三房接棒,四房小量續行。重劃區單價墊高下,40–50坪三房與小四房多落在約3000萬以上,觀察個案,品牌企劃與產品定位成為高總價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