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南港區知名都更合建案「閱讀中研」,交屋後卻上演「地主告建商」戲碼。據了解,建商廣宇建設因重複向地主收取營業稅,被13名地主告上法院,遭法院判決不當得利,除應將款項連同利息返還給地主,並應負擔訴訟費用,地主分別獲得退回「房地互易營業稅」約56至288萬元,共計1530萬元。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CCIM今日表示,自央行宣布第七波信用管制後,投資信心指數趨勢已連續四季下滑,「央行信用管制、產業壓力山大!」,土建融限縮及貸款限制,減低了開發商購地的追價力道,更逐漸以都更、捷運聯開及合建分回為目標,以減少財務風險。不過,高雄反倒因台積電逐年設廠,使得諸多關聯產業持續加溫,在辦公室、土地開發市場都在「偏向樂觀」的信心水準。
內政委員會今日審議都市更新條例增訂第 44-1 條草案,都更契約糾紛防範與危老條例落日條款問題,多位立委直指都更資訊不透明,民眾與建商資源不對等,建商常在都更過程中「變身流氓公司」,導致民間地主權益受損。國土署署長吳欣修與內政部長劉世芳承諾,將透過新增法條訂定契約規範標準,杜絕不公糾紛。
2023年9月新建案「基泰大直」發生大規模的鄰損意外,造成鄰房25戶傾斜最後夷為平地,受災戶最終選擇與基泰建設(2538)合建,每戶可換得室內1坪換1坪,並以整合100%向市府申請都更報核,而另外還有108戶為當時緊急預防性撤離地區,最終則走公辦都更方式,並在這1年半時間也已整合85%,今(28)日由台北市住都中心正式公告徵求出資者。
依據地籍測量實施規則,屋簷與雨遮原則上不得辦理建物產權測繪登記,但若是2018年1月1日前申請建照者,或都市更新計畫已報核案件,則可依修正前規定辦理。而陽臺部分,只要符合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273條第1項第3款,並經使用執照竣工圖說佐證為符合建築技術規則相關尺寸與面積檢討的陽臺,即可作為附屬建物辦理測量登記。最終是否能登記,仍須登記機關依圖說審查認定,若不符條件則無法辦理。
遠雄建設(5522)持續在全台積極布局,購地腳步不停歇,上月才豪砸136.05億元向高雄大地主買進地美術館區域6千多坪土地,創下南台灣史上單筆土地交易總金額最高的紀錄,20日再宣布董事會通過桃園A7合建大案,將投入172億元,預計可分回銷售規模達2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