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商商仲針對企業租戶調查,疫情對經濟及民生的威脅仍未全面解除,亞太區有近6成租戶未來將增加包含共享辦公以及商務中心等非傳統辦公空間的租用,顯示許多企業租戶對於資本支出決策仍保持謹慎態度,新型態混合辦公模式在未來5年間將成為主流。
商用不動產市場淡季不淡,根據商仲統計,第一季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比去年同期年增6成,自用需求仍是市場主流,交易佔比達7成,在科技業帶動下,本季景碩科技以44.85億元購置勝華科技楊梅廠,為近5年來科技業購買工業廠房的第二高價記錄,且看好這一波產業榮景,多家建商宣佈跨足工業不動產市場。
根據最新實價資料顯示,信義區豪宅「冠德遠見」11月出現2樓戶交易,成交單價每坪137.8萬元,較先前略有回升。不過,由於建物移轉面積僅30.6坪,總價僅4,230萬元,專家表示,市場游資充沛,房市交易量有感提升,且中小坪數產品深受富二代喜愛,去化也較快,逐漸成為北市豪宅推案主流。
小宅產品不再大型其道,根據數字網調查今年公開銷售的新建案的規劃房型配比,發現全台新案2、3房比例加總逼近9成,其中3房比例略高於2房,顯示自住需求若預算無虞之下多會選擇一次到位,加深建商推3房信心,然而2房產品則是在台北、台中成為主力,北市主要因的高房價驅使,而台中則以高投報,深受消費者青睞。
近期還有疫情影響,衝擊實體店面交易,不過,實體店面仍是民眾消費者主戰場,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上半年台北市店面交易總價帶,發現總價帶4000萬以下的中低總價店面交易占比超過7成,是目前店面交易主力,專家分析,錢放銀行已「無利可圖」,能帶來穩定收益的店面產品仍吸引不少投資人目光,尤其是「小資風」店面最吸睛。
台北市已無素地可推案,都更案已成首都推案主流,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今年截至7月底為止,台北市新成屋、預售屋總推案量約1898億元,其中都更、危老推案量約1,242億元,都更與危老建案占台北市總推案量比重約6成5,占比創下史上新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