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商用不動產的新投資風口:從微型商辦到企業總部

高雄商用不動產的新投資風口:從微型商辦到企業總部

高雄商用不動產的新投資風口:從微型商辦到企業總部

高雄市代銷理事長謝哲耀認為,高雄商用不動產市場發展出現投資新風口。(圖/記者蘇茵慧)

高雄市代銷理事長謝哲耀認為,高雄商用不動產市場發展出現投資新風口。(圖/記者蘇茵慧)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蘇茵慧/高雄報導


當住宅市場的需求受限貸令影響而量縮,高雄房地產的投資風向正悄然轉移。近年,從楠梓台積電園區、左營高鐵特區、亞洲新灣區,「上班」這兩個字成為高雄房市下一個關鍵字。高雄市代銷理事長謝哲耀在日前富住通商用不動產研討會上時指出,高雄商用不動產市場發展,已逐漸從傳統租賃過渡到資產配置、企業形象布局的新階段,未來投資與自用的需求都極有潛力。


投資客從住宅退場,資金轉向商用不動產


謝哲耀分析,住宅投報率偏低已成常態,在中央、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的挹注下,高雄早就不再是低基期的地方了。對於期望賺價差的投資客而言,住宅市場報酬率風險過高,資金勢必轉移。


相對之下,商辦、企業總部與店面型產品,因不受住宅限貸、72-2等貸款規範限制,對銀行而言是放貸增加資產分母的絕佳對象。因此銀行樂於針對企業貸款與商辦案釋出融資,不僅能降低資本適足率壓力,也能分散單一住宅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


然而,目前多數企業因國際關稅戰、總體經濟不確定,對擴張態度保守,讓銀行即便願意積極放貸,實際需求仍待產業復甦帶動。


高雄商辦汰換:舊商辦換屋潮、產業帶動剛性需求


回到現實,高雄商辦市場目前供給有限,在過去15年內,真正完工的新商辦大樓屈指可數。謝哲耀:「高雄這15年蓋不到五棟新的商辦大樓。」傳統辦公大樓多已老舊,格局、門面與公共設施不符現代需求,企業為了品牌形象與徵才環境,逐步進入換屋潮。


在此趨勢下,高鐵特區、特貿北基地等新案積極規劃企業總部、微型商辦產品。謝哲耀認為,未來將形成兩條明顯市場路線:一是面向中小企業或專業服務業(律師、會計師、資產管理業)的微型商辦;二是針對科技、製造、外資企業所需的大坪數企業總部。


近年來高雄新商辦量不多,而在產業帶動轉型的浪潮下,需求缺口越來越大。(圖/記者蘇茵慧)

近年來高雄新商辦量不多,而在產業帶動轉型的浪潮下,需求缺口越來越大。(圖/記者蘇茵慧)


而除了建築結構的更新外,高雄商辦需求更來自城市產業結構改變。台積電在楠梓設立至少六座廠區,帶來大量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讓高雄從「工業生產基地」逐漸升級為「高科技營運中心」。既然廠區都下來了,辦公人員怎麼可能不落地發展?


「台灣人存款高達60兆,壽險資金40兆,光是這100兆的資產管理,就夠在高雄造出一個全新的商業地標。」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正式定案,多家業者已陸續簽約試辦,高雄將成為全台重要的財富管理聚落,這將直接帶動銀行、壽險、會計、律師等專業服務群聚,產生辦公空間的實質需求。


微型商辦與企業總部兩條路


謝哲耀亦細分商辦產品類型,提醒業者應依需求做不同定位。如:微型商辦適合專業事務所、財務顧問、仲介經紀、甚至中小型科技新創,投報率高、好入手,銀行融資也較積極。


企業總部著重品牌形象與組織規模,通常需求300坪以上。高雄目前如京城、龍騰、三地集團已在高雄自建總部,未來還會更多。


他補充,若只看單一名詞「商辦」容易模糊,建商在推案規劃時必須針對坪數、功能、公共空間細緻規劃,才能符合真實需求。


在未來高雄的商辦市場越來越細緻狀況下,隨著品牌企業擴張需求與專業服務群聚,空間規劃勢必分流。他也提醒開發商應更精算投報模型,例如微型商辦可主打坪數小、總價低、投資容易出租;而企業總部則應強化停車、公設、門面,強調企業形象。


同時也點出另一個策略:「現在銀行愛放商辦貸款,開發商應可主動與銀行合作專案融資。」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企業自備資金門檻,也能讓項目更快落地。


投資風口轉向:住宅不再是唯一選擇


在限貸令政策重壓下,住宅市場的投資動能明顯減退,高雄房市正逐漸轉向以產業升級、資產管理、專業服務帶動的新型態市場。商辦不只是辦公場所,更是企業經營品牌、吸引人才的舞台,當住宅「可投可不投」,高雄的商用不動產或許就是下一個值得關注的長線機會。


--

看更多:富比士地產王南區新訊,快來粉絲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