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開牌 消基會曝:限貸令引爆「解約潮」、消費者陷資金困局!

關稅開牌 消基會曝:限貸令引爆「解約潮」、消費者陷資金困局!

關稅開牌 消基會曝:限貸令引爆「解約潮」、消費者陷資金困局!

關稅開牌 消基會曝:限貸令引爆「解約潮」、消費者陷資金困局!

消基會今日指出,預售屋禁轉,也讓如今持有預售屋、卻無力繼續履約的消費者陷入死胡同。(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台北報導

 

美國祭出對等關稅,今(1)日揭曉台灣暫定關稅稅率為20%,高於日韓的15%,關稅之亂引起各產業動盪,房市也觀望。資金面問題,消基會今日更直指消費者買預售屋,因年初祭出「限貸令」而引爆解約潮,民眾資金缺口往往高達數百萬元,對於多數家庭而言已形同斷頭一擊,發聲疾呼,政府須正視制度與市場脫節的現象。

 

消基會指出,預售屋市場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因新青安貸款激起購屋熱潮,但也因年初祭出「限貸令」引爆解約潮,消費者陷入資金困局。

 

消基會提到,政策轉彎雖屬常態,但對消費者而言卻是晴天霹靂。許多早在2021~2023年間簽下預售屋合約的自住型民眾,原先規劃以7至8成的房貸順利交屋,卻在面臨實際交屋時,被銀行告知僅核貸6成5、甚至更低的貸款比例。這些突如其來的資金缺口往往高達數百萬元,對於多數家庭而言已形同斷頭一擊。

 

事實上,攤開數據,台南市地政局昨日即揭露,上半年台南實價登錄解約戶數達174件,對比去年、增幅近1.5倍,尤以安南區最多。另據591實價登錄統計,今年前5個月六都加新竹縣市預售屋解約量多達950件,較去年同期增加59.1%,並以台南安南區、台中西屯與北屯最多人認賠下車。

 

消費者一旦決定解約,建商可依約收取已付上限15%價金作為違約金,並保有原屋重新銷售的權利。消基會指出,因《平均地權條例》第47條,消費者不但無法將房屋釋出、找尋其他買家減輕損失,還被迫接受「由建商回收、消費者單方面損失」的不對等條件。

 

消基會認為,在這場由制度引爆的風暴中,唯一站穩腳步的,恐怕只有建商。禁止換約使制度失衡,在目前的法規設計下,無論房市景氣與否,建商能有違約金保障、物件可再銷售,甚至以更高價格轉售,「在轉售受限下,建商成為唯一主導者,能挾市場稀缺性進一步操控價格。」而消費者卻暴露在房價、貸款、法律風險等多重不確定中。

 

消基會指出,房價高昂,現行違約罰則過高,有必要檢討並下降違約金,或許可解套此僵局,並提出4點呼籲。

 

一、針對特殊情況放寬轉讓限制:在市場下行或金融緊縮時,應允許因失業、貸款不足、重大變故等因素所導致的「非投機性讓渡」可進行換約轉售,並設置明確審核標準,如對於因經濟困難而需要解約的自住型消費者加入除外條款之中,以免違規濫用。

 

二、強化履約擔保監管,落實資訊公開:應建立預售屋履約擔保的公開資訊平台,應強制所有建案揭露其保障機制、金融機構名稱、查核紀錄等,供消費者查詢與比較,同時應強化金融機構與建商間的履約稽核與責任歸屬制度,讓履約擔保不再只是「紙上條文」。

 

三、設立專責法律援助窗口:設立專責法律諮詢平台,或結合各縣市消保官資源,提供消費者具體的解約程序協助、契約解讀與法律訴訟支援。

 

四、推動購屋教育宣導:編撰《購屋風險手冊》,與房仲業者、公協會合作,提升消費者對契約條款、貸款限制、履約制度等重點的認知與警覺。

 

消基會強調,這場預售屋解約潮不是一場因政策緊縮導致的金融事件,而是法律與市場錯配所造成的系統性失衡。房子是人民的基本需求,不是資本逐利的遊戲棋子。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呼籲政府不應僅是市場的仲裁者,更應是消費者的守護者。該修的法要修,該落實的制度不能再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