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主委沒人當? 郭紀子:社區才是選票新藍海

社區主委沒人當? 郭紀子:社區才是選票新藍海

社區主委沒人當? 郭紀子:社區才是選票新藍海

社區主委沒人當? 郭紀子:社區才是選票新藍海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表示,社區主委現在影響力更勝里長,社區更是票倉所在。(圖/記者洪麗馨攝)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洪麗馨/採訪報導


在都市化發展下,現已有高達9成民眾皆居住在公寓大廈裡,今年迎來《公寓大廈管理條例》30周年,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指出,這個法案已是民生問題,涉及千萬戶,更有超過9成都是受到規範的大樓,對於社區治理,郭紀子直言,「現在社區主委的角色,可說比里長更具影響力,社區才是真正的選票新藍海。」


公寓大廈管理已經是城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全台累計已有近 6 萬個社區依法成立管理組織,郭紀子表示,這部法規對於提升台灣的居住品質、保障住戶權益乃至促進城市治理、社區營造、安全韌性等眾多面向,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發揮了積極作用,也是台灣公寓大廈管理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及未來持續發展的基礎。


不過迎接《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上路滿 30 週年,郭紀子坦言,許多條例須要與時俱進,如解決社區安裝電動車充電樁衝突、取消「禁寵令」、外牆墜落物防治、改善公寓大廈長期修繕基金及管理費收取與運用等問題,全台有9成民眾都住在公寓大廈裡,「公寓大廈」已經變成法律名詞,應盡快通過《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正案。


「以前靠里長走街串巷,現在的社區主委,其實已遠比里長更具影響力與相關制度權限。」郭紀子表示,公寓大廈管理組織在公寓大廈中扮演著越來越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維護公共環境與清潔、建築物及設施修繕與更新、管理社區財務、制定與執行社區規約、處理住戶糾紛、提升社區安全,甚至可以影響社區住戶的價值觀、意識型態。


他直言,「現在的候選人如果不懂得怎麼進入大樓,就別想選上了。因為社區才是真正的選票新藍海。」郭紀子提到,候選人習慣利用里鄰長為選舉樁腳,如今,城市以公寓大廈為基本單元組成,公寓大廈的「住戶」就是市民、國民,就是「選民」,講白話點,「最大票倉就在公寓大廈」。


現今管理組織數量也越來越龐大,他舉例,以桃園市為例,截至去年底全市約234萬人口,公寓大廈成立組織報備數就有7,736個,其所涵蓋的人口量超過200萬,接近9成市民居住在公寓大廈裡。並且,公寓大廈住戶集中不分散,容易動員,多為中產階級,知識水準較高,對公共事務關心,其意見和選擇往往能影響周圍親友。


至於現在line群組廣泛利用,但反倒也衍生不少社區糾紛,郭紀子表示,社區群組是大家交流溝通的平台,但要善用而不是淪為個人宣傳工具或是變相要求管委會要隨時解決私人問題,他說,「群組討論在法律上並沒有決議效果,還是要由管委會依法開會決議才算數,也因此是自己可以決定要不要加入。」


郭紀子提到,實務上,不少小型社區和老舊社區管委會難選,大家不願意當,管理費、公共基金收繳不足,經費短缺,也無力聘請專業的物業管理人員,住戶對於公寓大廈管理、維護、修繕所需專業能力不足,因此,缺人、缺錢、缺專業的「三缺」問題導致管理事務難以有效執行,不僅嚴重影響自身居住品質,也對整個城市產生嚴重外溢效應與負面影響。


他說,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制度創新,法規支持,政府重視、公私協力。郭紀子建議,公寓大廈自治組織應建構橫向溝通平台,強化組織實務能力,政府更應加強支持,如可以安排修繕補助計畫與管委會教育訓練結合,對於參與的公寓大廈給予修繕補助、激勵學習動機等,也因此,為了完善條例,他於本月26日籌辦《公寓大廈管理條例》30週年論壇,將匯集立法者、司法實務者、社區工作者、學術研究者及住戶代表等參與,透過此次論壇,盼能凝聚跨界智慧,為台灣公寓大廈治理開創兼具人性關懷與制度效能的新篇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