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經濟熱潮持續升溫,交通部鐵道局近期推出兩大招商案,吸引壽險業、零售業、開發商與雲林在地建商等多家業者搶食市場大餅。第一太平戴維斯協助辦理的「高速鐵路雲林車站特定區車站專用區(三)開發經營案」已於 9 月 9 日正式公告,截標日期為明年 1 月 8 日;「板橋車站大樓地下一層東、西兩側商業空間建物租賃案」則於 9 月 10 日公告,截標日期為 10 月 15 日,吸引國內大型業者踴躍參與。
隨著寵物飼養人口不斷成長,「毛小孩經濟」逐漸成為零售市場中的新亮點。台中市西屯區中科生活圈、福科路上,近來出現不少大型商業空間轉型,其中,原為中力健身房的店面於去年10月退場後,目前已由老地方寵物生活館進駐,同條路上,金石堂書局撤出後則轉為大樹藥局,另外還有高山幼稚園也在今年開始招生,整條路幾乎找不到空缺店面,中科人的消費實力驚人,強吸旗艦店家進駐。
北部發跡、知名連鎖快時尚品牌「大倉酷眼鏡」首度插旗彰化市,選址金馬路上,以月租金20-25萬元租地226坪開店,搶進家樂福金馬商圈,鄰居還有麥當勞、星巴克、壽司郎等,零售業品牌成功卡位區域指標商圈,也為彰化在地消費市場再掀話題。
台灣每年醫美市場產值超過600億元,帶動醫美診所持續崛起,近期包括勤美草悟道商圈、公益路等指標店面都被醫美診所拿下,掛起醒目招牌,取代原有的餐飲業、零售業,佔據商圈顯著位置,其中,公益路原薄多義餐廳改由醫美集團光澤診所進駐,且整棟將採取複合式經營,除醫美診所外,還將有中醫診所、美容SPA業等,規模更為擴大。
零售業表現可作為民間消費強弱的重要觀察指標,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零售業表現仍有成長,去年總營收達4.57兆元、年增6.9%,不過相較於2022年年增率全面翻揚,2023年則呈現各有消長,其中量販店與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不增反減,非店面零售、電子購物、藥妝業年增幅都遜於2022年,反映出消費結構的變化,店面市場行情也隨之復甦,出現回溫訊號。
零售業近年發展飛速,尤其在電商普及、新冠疫情及供應鏈重組等因素的共同催化下,台灣倉儲物流需求明顯增加,零售商、通路商、物流服務商及製造業者都積極尋找布局機會,像是全家、全聯、統一及富邦媒體等自用型買方,在北中南三處都有斬獲;屬於開發經營模式的國泰人壽與永聯物流共和國也積極在桃園市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