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推動的「虛坪改革」預計 2026 年正式上路,將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預估新案公設比可望下降約 5%。不過,專家指出,改革真正價值並非外界期待的降低房價,而是提升產權透明度與空間設計合理化,促使建商在產品規劃上擁有更大彈性。
內政部原計畫推動的虛坪改革,在經過一連串的研議與討論後,突然傳出喊卡的消息。這一決策迅速在社會各界引發了激烈的反應,有人認為此舉是因應現實的必要妥協,也有人批評這可能會使得房價進一步攀升,讓居住正義變得更加遙不可及。
近期內政部提出虛坪改革,其中停車空間將重新定義為「專有部分」,使得車位價格未來是否提高,引起各界關注,觀察實價,六都2023年車位交易中,由北市豪宅「皇翔御琚」再度蟬聯「車位王」,拆算一個車位要價約821萬元,此價位已能購買4個台南市最貴車位。
內政部長林右昌今(29)日宣布「虛坪改革」方案,表示依目前規劃,將可降低公設5%-10%,而目前新案公設比多數都在30%以上,內政部認為,未來一般住宅將會有25-30%公設的房型進到市場。對此建商公會則提醒,法令改變幅度如果過大,對整合中的都更危老案以及招商中的公辦都更、促參案,在合建條件及財務計算上都會投下變數。
內政部長林右昌簡報「虛坪改革」草案,依目前規劃,將可降低公設 5%-10%,未來一般住宅將會有 25-30% 公設的房型進到市場。並提出 2 大方向,第一、改進停車空間,未來停車空間將重新定義為「專有部分」並有「獨立產權」。第二、改進容積計算,將現行應計容積的「電梯」放到免計容積,避免管委會空間浮誇灌水,同時增訂管委會空間以總容積1%為標準,並保障小基地至少20平方公尺的空間需求,不足可補差額,但不得超過100平方公尺。
內政部擬進行虛坪改革,而公設的比例多寡、實坪制等,都再引發討論,高公設比的建案在房價高漲下,也成為票房毒藥,但受限基地規模,小規模的建案往往公設比較高,據市調統計,截至今年9月,北市新成屋與預售建案平均公設比為35.5%,高公設建案有減少趨勢,專家指出,跟市場買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