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泰建設在台北市的基泰大直建案施工不慎,導致鄰近民宅傾斜下陷,引發各界開始回頭檢討《台北市建築施工損鄰事件爭議處理規則》,其中最大爭議點在於,台北市的規則當中,沒有納入第三方勘查鑑定機制,導致建商「球員兼裁判」的窘境。
大直建案發生鄰損塌陷案,基泰建設昨晚由總經理馮先勉與災民面對面舉行會談,除了再掀起不同爭議,住戶間對於重建、該由誰建等問題,同樣也有不同聲音,馮先勉更再重申先前談都更,已有九成以上同意,就是有兩三戶非常不配合,而基泰喊冤的「1坪換1坪」被說趁火打劫,專家也實際試算,換回含公設坪或是換回為實坪,兩者價值的確是差別頗大。
中山區大直街94巷3弄建築工地地下室施工造成鄰房傾斜下陷,建管除處聯絡台北市土木、結構技師公會及中華民國大地技師公會專業技師至現場協助緊急處置事宜,因違反建築法部分已勒令停工並處起、承、監造人各新臺幣 9 萬元,共計 27 萬元罰鍰處分,另針對基泰建設及福益營造在台北市所有建築工地,共7處(含大直街案),亦同步發函勒令停工,啟動安檢。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修正條文,9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新法將包租業者應在簽約後30日申報租金納入實價登錄,最引發市場爭議。但有專家示警,包租業者的轉租物件通常租金會低於市價,因此一旦入法強制登錄實價,恐造成定錨效應、比價效應,助漲房租。
平均地權條例新制於今年7月施行,不只投資客退縮、影響買氣,同時也讓銷售業者更趨警慎,新制內容包括重罰炒作行為、預售屋與新建成屋換約轉售、建立檢舉獎金制度、預售屋解約申報登錄及管制私法人購屋等措施,都有嚴格規範,業者深怕一不小心違規就吃上罰單。然而,早在7月新制施行前,各地政府已經配合中央政策全面納管預售屋,進行多方稽查,為抑制房地產市場炒作、哄價行為,因此開出不少罰單。
買房是人生大事,裝潢、裝修也是必經之路,但消費經驗鮮少,就容易遇到消費糾紛,提供住宅諮詢與調處的住宅消保會,就統計受理的1.3萬件糾紛中,有近7成就是裝修糾紛,因此力推有裝修保障的「住保履約」,目前申請履約已達4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