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房你買新成屋還是預售屋?在內政部推出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將屆滿一周年,預售屋「只能買、不能賣」的「預售屋禁止換約」措施,卻未明顯降低建商推出預售屋建案的意願,尤其今年新竹的新成屋占比僅剩3%,顯見預售仍為推案主流,民眾購屋還是要慎防爛尾樓。
亞昕國際(5213)在旗下「昕悅灣」、「柏克萊公園」等新成屋完工入帳下,前三季稅後淨利1.56億元,EPS為0.4元,明年還有台北、林口、台中等五大案,合計百億元以上可完工案量,亞昕表示,明年起的未來4至5年,將會是完工入帳高峰期,並且看好台中買氣,將在台中推類造鎮案,預計銷售量體約300億元。
房市第三季交易量急凍,10月份又遇到股市下挫,讓傳統房市旺季的開端,交易量仍未見起色,尤其是指標的預售市場,除了交易繼續緊縮外,來客複訪頻率增加,付訂的時間期拉長,期待降價氣氛濃厚,到底誰會率先降價?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指出,此刻建商降價不會是財務問題,而唯一關鍵問題會是個案產品定位問題所產生的銷售嚴重障礙。
房市降溫有感,今年整體土地交易也降溫,主要受到央行房市管制的影響,以及營建業缺工缺料、營建成本走高等因素,都讓建商對於資金運用上更為謹慎,獵地的腳本趨緩,但千坪以上的大型土地,仍是建商精準鎖定的主要戰場。
台中房價高不可攀,買盤轉向外圍購屋已是成常態。以南投草屯鎮為例,其地理位置與台中相鄰,利用交通路網可快速進入台中市中心,3房總價更是千萬有找,讓市區購屋族逐漸向外移居。草屯最新建案「嘉冠青漾」業者也表示,便捷的聯外交通系統,為支撐草屯房市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台中市中心房價高漲,不少分自霧峰、大里購屋族,願以「以空間換取房價」,當個通勤族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內政部公布第二季住宅指數為123.97,較上季上升2.44%,也較去年同期大漲10.27%;房貨負擔率為39.62%,較上季上升1.27%,較去年同季上升3.35%;顯見國內在央行持續升息及健全房市措施下,房價持續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