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被視為不易貸款的小宅,反倒成為熱賣商品也不少創天花板價案例出現,據實價揭露顯示,今年迄今台北市成屋高價小宅又是去年奪冠的「逸仙悅榕」再破新高,單價高達182.7萬元,但坪數僅6.6坪,總價1200萬元,專家以投報率推估,由於地點好,若能租3萬元,投報率將能達3%。
央行升息策略轉趨保守,7月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房市利空出盡,全面回歸健康的自住市場,自住客更可以好好從建商的品牌、地段、規劃、售服進行全面的比較,這幾個月具有剛性需求,且持續觀望的遞延性買盤也陸續回籠,使民俗月看房的熱度不減,預售案案場紛紛傳出好成績!
內科廠辦成長穩健,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6月內科廠辦交易規模達30億元,其中總價億元以上的交易案共有10件,最大筆出現在杜拜國際金融大樓,隨著市場邁入下半年傳統旺季,在自用需求支撐下,預估全年內科廠辦交易量可望達到120億元至140億元。
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正式上路,進入房市傳統淡季,房市二手市場交易量呈現淡季不淡,據各大房仲統計內部交易量,普遍較上月增加,與去年7月相比,則全數增加,業者指出,房市在自用當道的趨勢下,淡旺季狀況越來越不明顯,此外,投資退場下,首購成主力,低總價依舊是王道。
少子化衝擊下,不少大專院校都面臨招生困難的窘境,甚至停招或停辦,面對私校退場潮來襲,除了前幾年停辦的學校,陸續有建商收購改建外,周邊的學區套房,熱度也跟著大減,觀察目前6間列入專案輔導的學校,交易量就出現明顯降溫,專家提醒,此為包租公、包租婆們警訊,最好選擇地段精華的區域較有支撐。
內政部公布上半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共13萬8,942棟,跟去年上半年相比減少18.7%,但已創下5年新低,全台超過8成縣市交易量縮,專家指出,投資客潰散,買方也觀望,在多頭時漲勢強勁的新竹縣,自然交易趨冷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