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時代來臨,貨幣貶值和資產漲價隨之而來,如果不懂應變,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窮,該怎麼做才能減少損失?除了將現金轉換為實質商品,不少人開始購買「耐久性財貨」來保值,各種耐久性財貨中,房地產相對不易「折舊」,「買房」成了通膨洪流下的保值首選!
美國公債殖利率攀升、中國限電限產影響全球供應鏈,全球經濟與股市都受到多重利空衝擊,加上因疫情影響,原物料大漲、各項運輸成本不斷提高,加深國內外對通膨的預期心理,許多股市資金因而轉向更穩定的標的,都對房地產價格產生直接、間接的推升作用,也讓「買房抗通膨」成為全球普遍現象。
政府不斷打房,但豪宅客置產仍不手軟,根據最新實價揭露,「西華富邦」、「元利信義聯勤」等5個知名豪宅、至少8戶豪宅成交,合計總額將近25億元,都出現住戶「打包式」置產的交易案,專家指出,目前低利率環境、市場熱錢豐沛,再加上購置不動產還有抗通膨的優勢,豪宅交易市場不容黯淡。
儘管央行祭出豪宅限貸令,仍擋不住資金狂潮入房市,根據實價揭露,今年北市單價200萬元的豪宅光是上半年就有22筆交易,相較去年同期成長逾6成,顯見雖然政府推出房地合一2.0,但富人資產持有5年以上不難,為抗通膨,因此仍積極「錢進不動產」。
持續量化寬鬆捲起資金浪潮,又適逢史上超低利率環境,通膨訊號已亮燈,今年更出現許多高資產族群直接買房抗通膨,目的就是為資金找尋保值港口,尤其是今年北市豪宅推案熱區,信義、敦南商圈紛紛傳出有不少個案都開出銷售紅盤。
儘管央行祭出豪宅限貸令以及法人交易納管,卻也擋不住高資產族群置產決心,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1~5月北市單價破200萬元的豪宅,就有16筆,相比去年同期年增1.2倍,業者指出,主要因市場恐通貨膨脹,手中滿有現金的高端資產族,擔心錢會越來越薄,不動產成為資金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