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房市在政府打炒房、升息等利空籠罩之下,不僅投資客縮手,自住客也轉向觀望。六都加新竹,有多個行政區出現交易量腰斬的情況,其中又以新竹縣新埔鎮交易量下跌逾7成最多,但反觀房價,超過半數的行政區,漲幅仍超過1成,高雄市橋頭區甚至增加逾4成,出現奇特的「價量背離」市況。
近年受疫情、烏俄戰爭等因素影響,原物料及勞動力的短缺情況比以往更甚,估價師指出,目前中型建案平均開發年限已從原本的3年拉長至6年,期間增加的利息、管銷、原物料成本,更是大幅侵蝕建案獲利,年報酬率僅剩一半;台中不具名開發商則自嘲:「不動產開發已淪為加工『慘』業,投資客比我們更會賺」。
由程克強與友人共謀的「假醫療真吸金」案,曾於2015年吵的沸沸揚揚,當時受騙人數高達970人受騙上當,非法吸金超過50億元!程男位於西區的中古屋因「損害賠償」遭法院查封,預計明日將執行第二拍;不過該物件因屋況不佳,且拍賣底價與市場行情差異不大,業界估計拍出機會並不高。
建商公會今日(4日)再喊話新內閣,在政府打炒房,房市已急速降溫,平均地權條例修法更是在「景氣差,市場冷」的情況下強勢通過,央行與金管會聯手抽銀根、齊頭式的限期開工,直批是「坐辦公室的不知道曬太陽的熱」,造成中小型建商生存困難,希望政府鬆綁土建融管制、暫緩實施平均地權條例。
新內閣走馬上路,內政部長林右昌昨日透露《平均地權條例》將在4月完成相關子法訂定,而中小型建商也召開聯合記者會向政府請命,希望在修正子法時,能給中小型建商一條活路,並直言房價是投資客炒作所致,建商並非房價上漲的元兇,卻遭汙名化、成為代罪羔羊。
立法院於1月10日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祭出5大措施遏止炒房,包括限制換約轉售,重罰炒房行為,最高可處5000萬元,並增訂檢舉獎金制度、私法人購屋改為許可制,且5年內不得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