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剛開始,商用市場就開出紅盤,10月份出現兩筆辦公交易大案,台北站前商圈的基泰忠孝大樓以125億元整棟售出,百億元級別交易震撼市場;新北市則有鴻海集團出手,以75億元購入中工雲宇宙AI園區萬坪廠辦,這也代表年底商用不動產成交旺季已經到來,擁有雄厚資金的買方陸續進場。
新北新店都市發展近期引發關注,除裕隆城外,周圍老舊工廠「榮工廠地區」也已規畫都更活化轉型,其中更新單元5經112年10月27日都更大會審議通過權利變換計畫,為該區域首件通過案件,最快可望於明(2024)年動工,預計於2028年完工。
今年第三季原有928檔期加持,但卻旺季不旺,建商推案量大減,據市調統計,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住宅推案量約2,628.5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成之多,新竹、基隆、桃園減幅都約略5成,僅剩新北微增5%,加上大選干擾,確實不少建商已瞄準選後,準備在明年329檔期再伺機出動。
未受疫情、俄烏戰爭、中美冷戰諸多利空干擾,今年前10月商用不動產交易量已接近1,200億元,但金融壽險大咖則因投報率受限少見縱影。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指出,市場資金充裕、好標的釋出加持下,今年的商用不動產交易突破千億元,表現比預期來的好。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排審囤房稅2.0修法,藍綠立委也聚焦非住家房屋囤房稅、建商寬限期如何合理訂定等議題。民進黨立委吳秉叡認為修法主要是落實居住正義,但卻也授權地方政府可對商辦、廠辦等非住家用房屋訂定差別稅率,看不出跟居住正義有什麼關係。
零售業近年發展飛速,尤其在電商普及、新冠疫情及供應鏈重組等因素的共同催化下,台灣倉儲物流需求明顯增加,零售商、通路商、物流服務商及製造業者都積極尋找布局機會,像是全家、全聯、統一及富邦媒體等自用型買方,在北中南三處都有斬獲;屬於開發經營模式的國泰人壽與永聯物流共和國也積極在桃園市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