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進入升息循環,購屋成本跟著增加,推升了低總價小宅的買氣,今年上半年,15坪以下的小宅交易,北市最大宗,平均每4筆交易,就有1筆買小宅,連帶中南部也在房價一去不回頭下,使得民眾只能縮小購屋坪數,建商推案也因應需求,多朝小宅化規劃,專家則提醒,入手前要先留意銀行貸款成數是否能符合需求。
全台住宅數量增加最快的縣市,竟不是重劃區多的縣市,而是金門縣以14.8%成長幅度,成為全台住宅成長最快速的縣市,竹科效應發燙的新竹縣,五年也多出1成,增加10.9%增幅第二高,六都中住宅數量增速最快的區域則是桃園市,增加8.6%排名第三。
13日國門開啟,讓低迷許久的觀光、百貨業,迎接解封商機。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觀察,隨著防疫政策逐步放寬的腳步,業者看準先機提前布局,台北、高雄都有商業開發案加持,店面商場呈現北、高齊發態勢,將帶動區域整體發展,實體店面可望終結寒冬,迎來嶄新契機。
房市降溫,國庫進帳也跟著縮水。根據官方最新公布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統計,今年9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30.2億元,年增幅雖仍高達92%,但已為連續4個月稅收走跌,並且是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首次出現連續4個月衰退,惟房地合一稅收仍呈現緩降走勢,顯示出市場交易的高峰期已過。
今年房市交易降溫,以能呈現區域買氣的家戶購屋比來看,今年前三季六都家戶購屋比跟去年同期相比,除了台中小幅增加、桃園持平,其他四都皆下降,尤其台南、高雄降幅最為明顯,而今年買氣最強的依然是桃園市,連三年每百戶就有近4戶買房。
今年第三季,房市在升息、打炒房等利空壟罩下買氣走弱,但據591新建案統計,全台第三季總銷金額為5540.33億元,不僅是今年首季突破5千億元,更是三年以來的單季新高,新進場個案數達439件,將新增超過3.4萬戶的供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