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平均屋齡達36.87年,屬六都中最老的,30年以上的老舊房屋多達七成,也讓都更危老成為近年建商積極進攻標的,不過在都更同時,地主往往怕被建商瓜分利益,而北市近期就有一處蛋黃區案,由27位地主100%同意並完成鄰地整合,堪稱自主都更典範。
「政策搖擺不定,一方面打炒房,又釋出大補丸,所以今年房市看攏嘸!」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公會公關主委張欣民今(7)日如此解讀,在新青安的救盤下,房地產先衰後盛、倒吃甘蔗,推測全年交易量能守住30萬棟大關,較去年小幅衰退3.6%。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公會理事長郭子立便認為,明年大選後政治不確定因素消失,有機會出現一波小陽春,目前立即可見的利空只有囤房稅2.0。
在新青安房貸帶動下,今年 10 月購置住宅貸款餘額為約 9.84 兆元,月增 790 億元,年增率來到今年新高,但若觀察年度購屋貸款增減量,2017 至 2021 年逐年成長,並突破年增額 7607 億元創下歷年新高,但在限貸令、升息及平均地權條例等影響下,2022 年的年增額大幅衰減逾 1864 億元,今年下降幅度則稍有趨緩。
立法院協商囤房稅 2.0 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財政部提出的課稅基準須經過立法院討論,若年底前立法院三讀通過,政策將於明年 7 月實施,後年 5 月繳房屋稅時適用。
「平均一年至少就有高達4300億元湧入房市購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購置住宅貸款餘額今年第二、三季連兩季突破10兆元,房貸金額更是在10年來一口氣增加4.3兆元,其中房貸金額第一名的是新北市,房貸餘額還有2.4兆元,而新竹縣的房貸餘額,則暴增1.27倍成長最多。
11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突破2.3萬棟,寫下年月雙增的好成績,也是今年單月最佳表現,在交易量大增同時,不少市場人士以「量先價行」原理,預估2024房價將續漲,不過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反倒認為,房市與股市的價量關係走勢不同,別陷入「量先價行」的迷思,2024房市沒有再上漲的基本要件,房市空頭才正開始,選後若短線上漲,房價漲多少就會跌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