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發布最新人口統計,4月出生僅8,684人,是歷年單月最低的出生人數,全國各縣市自然增加率皆為負成長,並且已連續52個月「生不如死」,少子化嚴峻,小家庭成為房市主力,親子宅需求也隨之增加。
建商面臨房市買氣急凍,仍須硬著頭皮開工,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數據,第一季全台不含農舍的住宅量開工量,達3.3萬宅,此規模堪比2022、2023年的房市多頭時期,專家即指出,面臨房市趨冷,建商延後開工等話題沸沸揚揚,但面臨主管機關壓力,建商在房市冷淡期仍得頂著壓力開工。
內政委員會今日審議都市更新條例增訂第 44-1 條草案,都更契約糾紛防範與危老條例落日條款問題,多位立委直指都更資訊不透明,民眾與建商資源不對等,建商常在都更過程中「變身流氓公司」,導致民間地主權益受損。國土署署長吳欣修與內政部長劉世芳承諾,將透過新增法條訂定契約規範標準,杜絕不公糾紛。
面對台灣人口高齡化及屋齡老化的雙重挑戰,內政部正式啟動「老宅延壽規劃」,預計匡列 50 億元特別預算,為全台超過 30 年屋齡的老舊住宅注入新活力;根據最新統計,全國屋齡超過 30 年的建物已突破 500 萬戶,占總體住宅存量超過一半,「人屋雙老」問題日益嚴峻,已成台灣社會亟需解決的居住危機。
透天厝使用空間廣闊,又符合傳統「有土斯有財」的思維,在中南部始終具有高人氣。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數據顯示,台中市113年透天物件交易件數最多的行政區前兩名,分別為太平區與北屯區,太平區開發早、一直以透天產品為主,臨路型的店面與別墅尤其受歡迎;而北屯區則是因重劃區多、低密度開發,以單元12為例,面向南興公園或旱溪第一排的雙車位以上電梯別墅就很受到高資產族群青睞。
房市看見曙光?內政部最新數據顯示,113 年第 4 季全國房貸負擔率為 46.62%,相較上季下降 0.18%,這是近兩年來首次出現轉降現象,同期間全國住宅價格指數卻微幅上漲 0.86%,達 150.98,這背後的矛盾引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