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泰建設在台北市的基泰大直建案施工不慎,導致鄰近民宅傾斜下陷,引發各界開始回頭檢討《台北市建築施工損鄰事件爭議處理規則》,其中最大爭議點在於,台北市的規則當中,沒有納入第三方勘查鑑定機制,導致建商「球員兼裁判」的窘境。
大直建案施工造成鄰損塌陷事件持續發燒,也讓危老重建再引發話題,專家也指出,由於都更危老熱潮,在開挖建案數量暴增下,建案仍有搶工、缺技術工,也就可能造成類似事件,而根據台北市建管處資料,截至今年8月底,首都的危老重建核准案件數就有869案,核准數量是全台最多,各區當中就以大直所屬的中山區128件居冠!
歷時半年的努力,桃園市都發局發布實施「景觀城市3法」,增修的景觀城市3法對於未來桃園城市景觀有重要影響,關乎建築物外牆造型的設計,建築基地空間的釋放,以及最重要整體市街的景觀空間優化。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修正條文,9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新法將包租業者應在簽約後30日申報租金納入實價登錄,最引發市場爭議。但有專家示警,包租業者的轉租物件通常租金會低於市價,因此一旦入法強制登錄實價,恐造成定錨效應、比價效應,助漲房租。
財政部推動「囤房稅2.0」方案,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調高為2%至4.8%,其中建商餘屋統統加稅,引發反彈。據指出,考量建商銷售餘屋需要合理期間,財政部研議在子法規定,建商餘屋1年以內擬一律適用下限稅率2%,如此一來,若建商能在1年內出售餘屋,囤房稅不一定加重,可鼓勵建商加速出售餘屋。官員表示,整體參考模組尚在研議未定案。
即將迎來房市大檔期之一928檔期,也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後的第一個房市大檔,據市調統計,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推案量不減反增,預估將一舉突破2,000億元大關,並且為近八年來次高量。